[发明专利]混合碳四齐聚-加氢生产异辛烷和车用液化石油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01112660.4 | 申请日: | 2001-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381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7 |
发明(设计)人: | 姚亚平;金照生;徐菁;陈永福;袁梅卿;季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45/00 | 分类号: | C10G4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志良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齐聚 加氢 生产 辛烷 液化 石油气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四混合物齐聚-加氢生产异辛烷和车用液化石油气的方法。
碳四烯烃是发展精细石油化工的重要资源,混合碳四的主要来源是炼油厂催化裂化馏分和石脑油蒸汽裂解产物,以往技术中,碳四烯烃的齐聚或叠合反应工艺,使用液体酸硫酸、磷酸、天然或固体酸合成硅酸铝或磷酸-硅藻土等各种酸性催化剂,采用一段齐聚反应,主要以生产异辛烯或叠合汽油为目的,没有明确控制反应尾气的烯烃含量,通常该尾气含有10~20%的烯烃,该尾气由于含有较高含量的烯烃,只能用作家庭液化气燃料,若直接用于城市车用燃料,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使得碳四尾气不能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近年来,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大幅度提高和轿车家庭化,汽车尾气成为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要求加速汽车的清洁化进程,严格限制车用汽油和液化石油气(LPG)中的烯烃含量,以减少对城市空气的污染程度,是摆在人们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由于现有技术中混合碳四齐聚反应采用一段齐聚反应工艺,要达到C4尾气的烯烃含量≤4%的要求,直接用于城市车用燃料,催化剂的转化率需达到95%以上,催化剂使用寿命较短;而对于齐聚或叠合生产装置的尾气中含量较高的烯烃,即使采用分离措施,由于碳四烯烃、烷烃各种异构体沸点相当接近,分离操作难度很大,也难以满足上述要求,目前工业装置虽然有相当多的液化石油气资源,但是主要用作民用燃料,质量要求不高,对其中的烯烃含量没有明确要求,也不能直接用于燃气汽车。
US4301315公开了一种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方法。该生产方法使含有异丁烯、丁烯-1、丁烯-2的C4混合物进入反应区发生二聚反应,反应区使用的催化剂为硫酸、磷酸或负载镍、钴、铁、铂、钯的硅酸盐催化剂,反应条件:反应温度0~230°F、压力25~75psig,物料与催化剂接触时间0.1分钟~1小时,碳四混合物在反应区发生异丁烯的二聚反应,反应流出物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物流进入两个连续分馏区,塔顶依次分离出丁烯-1和丁二烯,塔釜流出物进入烷基化区;另一部分物流直接进入烷基化区,进入烷基化区域的两股物流在烷基化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碳八异构体的烷基转移反应,反应粗产物进入分离区分离,塔顶馏出物为丙烷,分离塔中部得到正丁烷,塔釜得到烷基化产物。该文献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反应分离步骤,公开了一种从碳四混合物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丁烯-1和丁二烯的方法,由于二聚反应区气相流出物流所含各种的C4烯烃和烷烃异构体,沸点非常接近,相差不到1℃,采用常规手段对该混合物进行分离,操作困难,工业化难度大,并且分离得到的各组份纯度不高,重复性差,使得C4尾气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该工艺方法经过多次分离循环工序,存在操作复杂,工艺流程长的缺陷,该方法对原料碳四组份也有一定程度的要求。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合碳四齐聚-加氢生产异辛烷和车用液化石油气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催化剂使用寿命长、碳四烯烃总转化率高的特点,并且不需对尾气进行任何处理,可同时得到异辛烷和车用液化石油气两种清洁燃料,工艺简单,能充分有效利用工业装置的碳四资源。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混合碳四齐聚-加氢生产异辛烷和车用液化石油气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以混合碳四为原料,在反应温度160~230℃、压力3.0~5.0Mpa、空速0.5~6.0小时-1条件下,使原料依次进入两个串联反应器,与其中的固体酸催化剂接触反应,所述催化剂为固体磷酸催化剂、氢型ZSM-5沸石催化剂或硅铝小球催化剂,控制第一反应器气相流出物流的碳四烯烃重量浓度为20~40%,第二反应器气相流出物流的碳四烯烃重量浓度小于或等于4%,两个反应器的液相流出物流进入分离区;
b)分离上述液相流出物流,得到异辛烯,按重量计,异辛烯纯度为96%以上;
c)使异辛烯与催化剂接触,在反应温度200~300℃、空速1.0~5.0小时-1,压力2.5~6.0Mpa,氢气∶异辛烯体积比为100~800条件下,进行加氢反应生产异辛烷,所述催化剂为在氧化铝或沸石载体上负载镍的加氢催化剂,以重量计氧化镍含量2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26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