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衡透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01104903.0 | 申请日: | 200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308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昌孝;魏广力;顾以保;李全胜;卢佰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药物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3/04 | 分类号: | G01N13/04;G01N15/08;G01N33/49;G01N30/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伟杰 |
地址: | 300193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透析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平衡透析装置,其可用于蛋白结合实验,如测定物质的蛋白结合;测定物质对不同蛋白组成的结合差异;测定血浆中物质与蛋白结合浓度与游离浓度的比例,及在外用制剂或混合物研究中测定不同制剂或混合物在不同透析材料下的体外透过速率测定,以获得最佳制剂配比和工艺。
常规的平衡透析装置是透析袋形式,但透析袋在使用中通常有下列缺陷:(1)透析袋内实验样品液和透析袋外透析液不能定容,影响测定结果的一致性;(2)透析袋结扎不严,产生漏液,影响测定结果的可靠性;(3)透析袋不能多次采样,平衡透析的终点难以确定;(4)仅能进行蛋白结合实验,测定物质的蛋白结合率。因此开发克服上述缺陷的新的平衡透析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新的平衡透析装置。
经研究,发明人现已发现一种新的平衡透析装置,该装置由2n个透析池和夹在透析池之间的透析膜组成,其中n=1-10的整数。本发明的平衡透析装置克服了用透析袋透析时不能定容及漏液的缺点,且可进行多个样品的同时透析测定。测定血浆中结合浓度和游离浓度的比例,所得的透析结果有优良的可靠性和重现性,本发明基于上述发现得以完全。
本发明因此涉及一种新的平衡透析装置,该装置由2n个透析池和n个透析膜组成,其中n为1-10的整数。
更具体讲,本发明的平衡装置是n个由两个透析池和一个透析膜组成的单元透析装置组成,其中透析膜位于两个透析池之间,n为1-10的整数。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平衡透析装置中的透析池用有机玻璃加工而成。本发明中透析膜选自高分子膜如纤维素膜或聚酰胺膜,生物膜或皮肤,透析膜的膜孔径小于0.05μm或能透过分子量小于10,000道尔顿的物质。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透析装置的透析器池上方还可有一垂直的加样或采样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平衡透析装置由两个透析池和一片透析膜(或其他透析材料,如皮肤)组成,两池上方各有一垂直的加样和采样孔。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例如由两个透析池和一个透析膜组成的本发明平衡透析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例如由两个透析池和一个透析膜组成的本发明平衡透析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例如由两个透析池和一个透析膜组成的本发明平衡透析装置的俯透视图和图4为透析池的平面图。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装置中的每个透析池体积为1-20ml。
本发明中所用术语“物质”指化合物,药物,提取物,混合物或含有化合物或混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制剂。
下面的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蛋白结合率测定
实验装置:本发明图1所示的平衡透析装置。
实验材料:
透析膜:纤维素膜,透过物质分子量不大于10000道尔顿(10KPa)。
磷酸盐缓冲液:pH7.2的1/15摩尔/升浓度的磷酸盐缓冲液。
人血浆蛋白液:人血浆蛋白溶液用1/15摩尔/升浓度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含精制的人血浆蛋白1%。
药物溶液:莫索尼定用人血浆蛋白溶液配制,三种浓度分别为100,500和1000ng/mL。
方法:透析膜以1/15摩尔/升浓度的磷酸盐缓冲液浸泡处理24小时,用蒸馏水洗净备用。将处理过的透析膜固定于A、B两透析池之间。A、B两透析池的容积为10ml。A池加入含药物的蛋白溶液,B池加入1/15摩尔/升浓度的磷酸盐缓冲液。然后放置于4℃的冰箱内,静置透析48小时,待平衡后测定B池的药物浓度,用下式计算其药物蛋白结合率:
PBR=[CT-CF/CT]×100%,
式中CT为加入到透析池A中的测定物质的总量,CT=Ct×Va,CF为所测定的游离物质总量,CF=Cf×(Va+Vb),Va和Vb分别为透析池A和B的容积。Ct为测定前透析池A中待测物质浓度,Cf是所测定测试物质的游离浓度,为平衡后透析池A或B中游离物质的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药物研究院,未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药物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49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接制版印刷设备及印版
- 下一篇:增力永磁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