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挠性软管无效
申请号: | 01104121.8 | 申请日: | 2001-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309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9 |
发明(设计)人: | 福井弘毅;桝井宏之;中西俊博;栗本勋;大挂昌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拓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L9/24 | 分类号: | A47L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激扬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 ||
1.一种挠性软管,它由软质树脂制成的窄带卷绕成螺旋状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制的窄带构成的软管长度方向上先行的窄带端缘部与后续的窄带端缘部之间设置有透气性窄带,它们形成一体进行螺旋形卷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将透气性窄带的两端缘重叠在树脂制窄带的端缘,将它们的重叠部分相互粘合或融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树脂制的窄带由构成软管外周面的外侧窄带和构成其内周面的内侧窄带组成,在外侧窄带与内侧窄带的端缘部之间,以夹住透气性窄带的端缘部的方式相互粘合或者融接。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透气性窄带是非纺织物或者织物。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在树脂制的窄带宽度方向一处或者多处,沿着该窄带纵向方向配置有加强芯材。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挠性软管内侧中配置着由挠性软管制成的作为内管的另外的软管,在该内管与外侧的挠性软管之间形成气体流通空间。
7.一种挠性软管,它由透气性窄带卷绕成螺旋状而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透气性窄带宽度方向的一处或者多处沿着其窄带的纵向配置有加强芯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挠性软管内侧中配置着由挠性软管制成的作为内管的另外的软管,在该内管与外侧的挠性软管之间形成气体流通空间。
9.如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它用作吸尘器软管。
10.一种挠性软管,它由软质树脂制成的窄带卷绕成螺旋状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制的窄带构成的软管长度方向上先行的窄带端缘部与后续的窄带端缘部之间设置有由非纺织物和织物构成的双层构造的透气性窄带,与该透气性窄带一体进行螺旋形卷绕。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织物由除聚丙烯树脂之外的树脂制成,其织物的端缘部与树脂制的窄带的端缘部相互融接在一起。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由树脂制窄带与通气性窄带一起一体卷绕成螺旋状而构成的,并且通气性窄带做成织物相对于非纺织物处于软管外侧的结构。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之一所述的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在树脂制的窄带宽度方向的一处或者多处,沿着该窄带的纵向方向配置有加强芯材,将该加强芯材与透气性窄带相互融接或者粘合。
14.如权利要求9至13之一所述的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透气性窄带构成的透气部与树脂制的窄带构成的非透气部在软管纵向方向的比例,对于透气部为1,非透气部的长度为2~50。
15.一种作为吸尘器软管使用的挠性软管,它由透气性窄带卷绕成螺旋状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透气性窄带宽度方向的一处或者多处沿着其窄带的纵向配置有加强芯材。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之一所述的用作吸尘器软管的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内管与外管构成的双重管结构的吸尘器软管,它将所述软管作为外管,在其内侧将挠性软管构成的另外的软管作为内管配置,将其内管的通路用作从吸气嘴一侧朝吸尘器主体一侧流入的路径,将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通路用作从吸尘器主体一侧朝吸气嘴一侧循环流动的空气的循环流动通路。
17.一种用作吸尘器软管的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在由内管和外管构成的,同时在该内管的外周面或者外管的内周面的至少一方的整个面上或者一部分面上,通过表面涂布或者混入润滑剂的方式附与润滑性。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作吸尘器软管的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附与润滑性的部分是外管。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作吸尘器软管的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外管是将软质树脂制的窄带卷绕成螺旋状构成的,在该树脂制的窄带上混入有上述润滑剂。
20.如权利要求17至19之一所述的用作吸尘器软管的挠性软管,其特征在于:外管是将树脂制的窄带卷绕成螺旋状构成的,先行的树脂制的窄带端缘部与后续的树脂制的窄带端缘部之间设置有透气性窄带,它们卷绕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拓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拓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412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月台屏蔽门装置及其安全逃逸板
- 下一篇:扬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