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聚亚芳基硫醚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00813701.3 | 申请日: | 2000-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377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 发明(设计)人: | F·C·小维达里;J·F·盖贝尔;J·W·沃特曼;J·M·查菲因;A·小索斯;J·S·佛多;G·F·基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菲利浦石油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75/14 | 分类号: | C08G75/14;C08G75/1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淑辉 |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聚亚芳基硫醚 方法 | ||
1.从P(AS)反应混合物中回收至少一种极性有机化合物和至少一种改性剂化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按序步骤:
1)将所述包括高分子量聚亚芳基硫醚、低分子量聚亚芳基硫醚、环状和线性聚亚芳基硫醚低聚物、至少一种极性有机化合物、至少一种改性剂化合物、碱金属卤化物副产物、和水的P(AS)反应混合物冷却至足以固化所述高分子量聚亚芳基硫醚的温度,以获得冷却的反应混合物;
2)让所述冷却的反应混合物排气以从所述冷却的反应混合物中除去大多数的水,获得冷却、脱水的反应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1)使所述冷却、脱水的反应混合物与甲醇接触以获得富含甲醇的混合物;
2)分离所述富含甲醇的混合物以获得高分子量聚亚芳基硫醚产物,以及再循环混合物;
其中所述再循环混合物包括甲醇、所述极性有机化合物、和所述改性剂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低分子量聚亚芳基硫醚物流也在步骤2)中获得,其中所述低分子量聚亚芳基硫醚物流包括低分子量聚亚芳基硫醚及环状和线性聚亚芳基硫醚低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分离区中分离所述再循环混合物,以获得甲醇和再循环原料混合物;
其中所述再循环原料混合物包括所述极性有机化合物和所述改性剂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再循环混合物在所述第一分离区中的分离在水的存在下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使高分子量聚亚芳基硫醚产物与水接触以获得水洗的高分子量聚亚芳基硫醚产物和碱金属卤化物副产物物流;
其中所述碱金属卤化物副产物物流包括水、甲醇、和所述碱金属卤化物副产物。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二分离区中分离所述碱金属卤化物副产物物流以获得甲醇和盐水物流,其中所述盐水物流包括水和所述碱金属卤化物副产物。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1)使所述冷却、脱水的反应混合物与所述极性有机化合物接触以获得富含极性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2)分离所述富含极性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以获得固体物流和液体物流;
其中所述固体物流是以基本固体形式存在,和包括高分子量聚亚芳基硫醚、所述极性有机化合物、所述改性剂化合物、和所述碱金属卤化物副产物;
其中所述液体物流是以基本液体形式存在,和包括基本所有的所述低分子量聚亚芳基硫醚及环状和线性聚亚芳基硫醚低聚物、所述极性有机化合物、以及所述改性剂化合物;
3)使所述固体物流与甲醇接触以获得富含甲醇的聚亚芳基硫醚产物混合物;和
4)分离所述富含甲醇的聚亚芳基硫醚产物混合物以获得高分子量聚亚芳基硫醚产物和再循环混合物;其中所述再循环混合物包括甲醇、所述极性有机化合物、和所述改性剂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分离区中分离所述再循环混合物以获得甲醇和再循环原料混合物;
其中所述再循环原料混合物包括所述极性有机化合物和所述改性剂化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再循环混合物在所述第一分离区中的分离是在水的存在下进行。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使高分子量聚亚芳基硫醚产物与水接触以获得水洗的高分子量聚亚芳基硫醚产物和碱金属卤化物副产物物流;
其中所述碱金属卤化物副产物物流包括水、甲醇和所述碱金属卤化物副产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二分离区中分离所述碱金属卤化物副产物物流以获得甲醇和盐水物流;
其中所述盐水物流包括水和碱金属卤化物副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菲利浦石油公司,未经菲利浦石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137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