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分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00813057.4 | 申请日: | 200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374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16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铁也;大工博之;塚原正德;荒井浩成;前畑英彦;加藤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3C7/02 | 分类号: | B03C7/02;B03C7/06;B29B1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分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按类分选为了再循环而回收的、粉碎了的塑料片的塑料分选装置。
现有技术
作为一种公知的分选塑料片的技术,有如图19所示那样的静电分离式的塑料分选装置101。该塑料分选装置101由以下部分构成:配置在投入若干种塑料片102的装料斗103下方、用于使塑料片102按类带上一定极性和电量的电的摩擦带电装置104;配置在该摩擦带电装置104的下方、用于根据极性和带电量分离带了电的塑料片102的静电分离装置105。
而且,该静电分离装置105具备:配置在摩擦带电装置104的卸料管的下方的滚筒电极106;配置在该滚筒电极106的斜上方的对置电极107;用于拔落附着在滚筒电极106的外周面上的塑料片102的刷子108。而且,上述滚筒电极106能自如地绕水平轴心向箭头方向旋转,且接地,高压电源装置109的阴极连接在上述对置电极107上,高压电源装置109的阳极接地。通过这样连接,在对置电极107和滚筒电极106之间就施加了高电压,形成分选用静电场110。而且,为了按类回收穿过该分选用静电场110的塑料片102,由隔板111隔开的第1分离容器112和第2分离容器113配置在滚筒电极106的下方。
在上述塑料分选装置101,若将塑料片102投入到装料斗103、塑料片102从装料斗103投入到摩擦带电装置104进行搅拌的话,则通过塑料片102之间相互摩擦接触,塑料片102根据种类的不同,按起电序位、摩擦带上规定极性和带电量的电。而且,从摩擦带电装置104供给到滚筒电极106上的塑料片102穿过滚筒电极106和对置电极107之间的分选用静电场110,根据其极性和带电量的不同,落下的轨迹产生变化,能分别收纳到各自的分离容器112、113。
参照图20对该静电分离装置的原理进行说明。
若经摩擦带了电的塑料片102下落到向箭头方向旋转的滚筒电极106上,则在该塑料片102上作用有反射力Fm、离心力Fc和重力G。而且,若滚筒电极106旋转、塑料片102进入到静电场110的话,则在与滚筒电极106相反极性的带负电的塑料片114上作用有朝向吸附在滚筒电极106上的方向上的静电力Fs,相反,在与滚筒电极106相同极性的带正电的塑料片115上,在离开滚筒电极106的方向上作用有静电力Fs和离心力Fc。如果此时的反射力Fm、离心力Fc、重力G和静电力Fs的矢量和是朝向离开滚筒电极106的方向的话,则塑料片102在离开滚筒电极106的方向上按一定的下落轨迹回收到第2分离容器113中,相反,若矢量和朝向滚筒电极106,则塑料片102或吸附在滚筒电极106上,或向滚筒电极106的下方落下,回收到第1分离容器112。
而且,分离塑料片102是通过设定高压电源装置109的电压、隔板111的位置等装置一侧的条件,以控制上述的作用于塑料片102上的力来进行分离的。因此,作为用于高精度地进行分离的条件之一,是必须使所作用的反射力Fm和离心力Fc能可靠地作用在塑料片102上。
但是,存在的问题是,若塑料片102从摩擦带电装置104以层叠的块状从卸料管供给出来的话,在滚筒电极106的表面上容易变成层叠状态,因此,对塑料片102不能适当地作用以上述反射力Fm和离心力Fc,不能正确地进行塑料片102的分离。
另外,虽然为了提高塑料片102的分离精度,认为要增大静电力Fs,但,存在的问题是,若提高施加在滚筒电极106和对置电极107之间的电压,则在滚筒电极106和对置电极107之间产生电晕放电现象,生成电晕放电离子,由于该电晕放电离子会给塑料片102的带电状态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会降低分离精度。
再有,该静电分离式的塑料分选装置101存在的问题是,要么能使塑料片102带电,要么若静电分离的氛围气的湿度大,塑料片102不易带电,要么带电电位的保持时间短、塑料片102的极性和带电量不稳定,从而降低了分选用静电场110的塑料片102的分选性能,塑料片102的落下轨迹不稳定,不能准确地分离塑料片102。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更高精度地按种类进行分离的塑料分选装置。
发明的公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造船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造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130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