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成形不同尺寸的钉的订书机有效
申请号: | 00811688.1 | 申请日: | 200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370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8 |
发明(设计)人: | D·P·亚当斯;V·弗里德马诺维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科布兰兹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C1/00 | 分类号: | B25C1/00;B25C5/02;B25C5/04;B25C5/06;B25C5/08;B25C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大鹏,章社杲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形 不同 尺寸 订书机 | ||
1.一种至少有第一和第二种构形的钉书钉成形机构,该成形机构包括:
(a)一个弯板组件,它有一个可与钉书钉顶部相啮合的顶部弯面该顶部弯面有:
(i)一个在第一构形中第一表面宽度,和
(ii)一个在第二构形中比第一表面宽度宽的第二表面宽度;和
(b)一个成形器组件,它至少有两个工作侧部与上述顶部弯面的各侧部横向相邻且相对,并可与钉书钉的腿部相啮合,由成形间距隔开的成形器的两工作侧部有:
(i)一个在第一种构形中第一种成形宽度,和
(ii)一个在第二种构形中比第一种成形宽度宽的第二种成形宽度;
其特征在于,两个工作侧部与弯板是可操作地相关联,并可相对成形间距中的弯板运动到成形位置,以至分别在第一或第二种构形中,两工作侧部将围绕着弯板弯转钉腿,生产出相应于第一或第二种表面宽度的第一或第二种顶部宽度的钉书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器包括:
(a)一个至少包括一个第一侧部的第一成形器部分;和
(b)一个至少包括一个第二侧部的第二成形器部分;
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成形器部分可有选择地定位,分别在第一和第二种构形中,与工作侧部之一相对的弯面横向相邻,以确定另一个工作侧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形机构,其特征在于:
(a)上述至少一个第一侧部包括由第一成形宽度分开的两个第一侧部,并确定第一种构形中的工作侧部;和
(b)上述至少一个第二侧部包括由第二成形宽度分开的两个第二侧部,并确定第二种构形中的各工作侧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形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侧部横向配置在两个第二侧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形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种构形中,第一和第二侧部都配置成与顶部弯面相对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形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成形器部分能直接连接在一起作垂直运动。
7.一种钉书机包括:
(a)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形机构;
(b)一个驱动器,它包括第一和第二驱动部分,分别有第一和第二驱动器宽度的驱动端面,在第一和第二种构形中,分别用来驱动第一和第二顶部尺寸的钉书钉到设置驱动器下面的叠层中。
其特征在于,第一成形器部分在两个第一成形侧部之间确定一个凹槽,第一驱动器部分配置在所述凹槽中,而该驱动器至少与两成形器部分之一相关联,以此运动在第一或第二种构型中。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形机构,还包括一个凸轮,至少与两成形器部分之一可旋转地相关联,可由上述凸轮将上述成形器部分之一带动到第一种构型的位置或第二种构型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机构,其特征在于:
(a)弯板组件包括:
(i)一个有第一宽度的第一板部分;和
(ii)一个有第二宽度的第二板部分;
(b)其特征在于,该弯板组件与成形器组件可运动地相关联,以至于第一和第二板部分可有选择地分别定位在第一和第二种构形中的两个工作侧部的弯部中,并与其相邻,因此定位在此弯部中的第一和第二板部分之一可确定顶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形机构,其特征在于:
(a)该成形器组件包括:
(i)一个第一成形器部分,至少包括一个第一侧部,
(ii)一个第二成形器部分,至少包括一个第二侧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和第二种构形中,第一和第二成形器部分可分别有选择地定位,与其工作的侧部之一相对的弯面横向相邻,以确定另一个工作侧部;和
(b)弯板组件有弹性地偏压在其中之一的弯板上,以至于该成形器部分在第一和第二种构形之间的运动会引起弯板组件在其间的运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形机构,其特征在于:
(a)上述至少一个第一侧部有由第一成形宽度分开的两个第一侧部,并确定第一种构形中的两个工作侧部,第一成形器部分在两个第一侧部之间确定一个凹槽;和
(b)弯板为有弹性地偏压,以至于第一弯板部分容纳在上述凹槽中,而第二弯板部分与两侧部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科布兰兹公司,未经阿科布兰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1168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零排放高效电磁转换磁发动机
- 下一篇:碳氢清洁燃料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