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终端辅助管理无效
| 申请号: | 00809554.X | 申请日: | 2000-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358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10 |
| 发明(设计)人: | R·彼得森;A·M·科尔莱斯;J·康内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Q7/34 | 分类号: | H04Q7/3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栾本生,李亚非 |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电通信 系统 终端 辅助 管理 | ||
1.一种用于在无线电通信网的终端和管理系统之间传送管理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种控制信道,用于在所述的网络中所述的终端和基站之间传送管理开销和监测信息;
提供一种通信业务信道,用于在所述的终端和所述的基站之间传送通信业务信息;
提供一种管理信号信道,用于在所述的终端和所述的管理系统之间传送管理信息;
记录在所述的终端发生的管理事件;和
利用所述的管理信号信道将被记录的管理事件作为所述的管理信息传送到所述的管理系统。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提供所述的通信业务信道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第一扩频码对要在所述的通信业务信道上发送的信息进行扩频;和
所述的提供管理信令信道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与所述的第一扩频码不同的第二扩频码对要在所述的管理信令信道上发送的信息进行扩频。
3.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提供所述的通信业务信道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分配第一帧中至少一个时隙给所述的通信业务信道;并且所述的提供管理信令信道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二帧中至少一个第二时隙分配给所述的管理信令信道。
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提供所述的控制信道,提供所述的通信业务信道和提供所述的管理信号信道的这些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一个时隙内的至少一个不同的区分配给所述的通信业务信道和所述的管理信令信道中的每一个。
5.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控制信道是慢速关联控制信道(SACCH)。
6.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提供所述的管理信令信道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个在所述的终端和所述的管理系统上具有端接点的点对点信道作为所述的管理信令信道,其中在所述的管理信令信道上传递的所述管理信息只在所述的端接点上被完全地非格式化。
7.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记录发生在基站的管理事件。
8.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的被记录的管理事件从所述的基站发送到所述的管理系统,其中所述的管理系统将所述的从所述的终端接收到的被记录的管理事件和相应的从所述的基站接收到的被记录的管理事件作比较,以产生网络运行信息。
9.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记录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存储器设备中记录发生在所述的终端中与每个管理事件有关的时间和识别标志码。
10.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的基站中发生的所述记录管理信息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存储设备中,记录发生在所述的基站中与每个管理事件有关的时间和识别标志码。
11.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被记录的管理事件包括以下各项中至少一种:终端功率水平降低到阈值以下,终端不能连到系统,中止呼叫,终端的工作温度和有效的接收到的位速率。
12.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与所述的基站有关的所述的被记录的管理事件包括以下各项中至少一种:从移动终端在有效连接上接收信息发生故障,系统加载和对一个终端注册。
13.如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发送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的终端被重新连到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网络时,发送所述的时间和所述的识别标志码。
14.一种用于对无线电通信系统事件分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与一个终端事件的发生有关的第一时间和第一标识符记录在一个终端的记录中;
将与一个基站事件的发生有关的第二时间和第二标识符记录在一个基站的记录中;
将所述的终端记录和所述的基站记录发送到管理系统;和
在所述的管理系统中,将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时间以及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标识符相关,以便将有关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事件分类。
15.如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终端事件是电池电压降低到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下,所述的基站事件是在有效连接上从移动终端接收信息出故障,所述的管理系统将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事件分类为在终端侧引起的断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955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