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牙齿植入系统无效
申请号: | 00806747.3 | 申请日: | 2000-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348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相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相健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莉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牙齿 植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齿植入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骨结合的牙齿植入系统。
背景技术
牙齿植入系统的基本原理在本领域是众所周知的。已经提出了各种植入系统,但是牙齿植入系统本身的原理相对简单,该原理是这样的:将植入物包埋在牙槽骨上以与牙槽骨结合,然后将用于支撑假牙的基牙连接到该植入物上。但是所有这些植入系统可粗略地被分成只有两种类型,螺钉型和非螺钉型。
在图1A中所示的系统是一种螺钉型系统,该系统首先被提出并且被广泛使用至今,如授权的美国专利No.4330891、4763788、4824372、5064375、5064425、5069622、5080589、5098293、5125841、5145371、5154612、5269685,并且目前以Branemark system的商标进行销售。如在该图中所示,该系统包括:具有形成在其圆周上的自攻螺丝(F1)的植入物(I1),用来被插入在牙槽骨(S)上并与牙槽骨结合;基牙(A1),用于通过与植入物螺纹配合的基牙螺钉(N1)被固定到植入物(I1)上;以及用于反过来通过假体紧固螺钉(N2)与植入物(I1)连接的假体金属盖(E)。符号T1代表用于堵塞植入物(T1)的螺纹孔直到该植入物(I1)与牙槽骨(S)骨结合的愈合螺钉,所示虚线代表后面要被构成并安装的假体。这种螺钉型植入系统的很多部件基本上需要较高的制造和保养费用,并且复杂的手术导致费用昂贵。由于该系统的部件的连接是通过螺纹(N1,N2)的连接力来维持的,所以对于外力如咀嚼力而言的最大紧固能力取决于螺纹的尺寸以及植入物本体的宽度和长度,因此该系统显示出较低的紧固力,使螺钉易于松开。当螺钉型植入系统随着口腔中的咀嚼功能而咀嚼时,在施加较大的拉张力的时候容易出现螺钉松开的现象,而该系统对于挤压力而言则相对坚固。并且由植入物/基牙界面的不充分配合形成的间隙成为细菌的入口,从而会引起卫生问题以及植入物周围组织发炎。
相反,在图1B和图1C中所示的非螺钉型植入系统依靠其金属之间的表面摩擦通过锁紧圆锥体结构将部件连接。
图1B描绘了例如授予Thomas D.Driskell的美国专利No.4547157和4687443的系统,该系统是通过将植入物(I2)的柱形圆锥(P1)以一种锁紧圆锥体的方式连接到植入物(A2)的孔(O1)上来构成的,从而形成一种简单的两件式系统。并且符号T2代表帽形临时植入物,F2为用于锚固的翼片。
图1C显示出一种类似于图1B的系统,该系统以“Bicon”的商标成功地在美国市场中销售,该系统能够找到相关的专利No.4738623、5484285和5499918。在该系统中,用于被埋入在牙槽骨(S)中的植入物(I3)在其中具有向上扩展的圆锥的孔(O2),并且基牙(A3)设有具有相应圆锥的向下延伸柱形部分(A3),从而通过其间的摩擦力将基牙(A3)连接在植入物(I3)上以形成另一种两件式系统。在基牙(A3)的上面部分上,设有扩展的锥形孔(H1)以及具有通过使其每个侧面水平来形成的两个倾斜表面(H2)的基本上平顶的锥形头(H)。符号T3表示用于在愈合期间暂时地堵塞植入物(O2)的孔的塑料塞。
根据上述传统的系统,只有植入物(I;I1-I3)被连接在牙槽骨(S)上,而用于支撑假体(P)的基牙(A;A1-A3)被连接在那些植入物(I)上。由于外力如咀嚼力通过假体(P)被施加在基牙(A)上,所以该普通系统的强度取决于基牙(A)和植入物(I)的连接强度以及基牙(A)自身的强度。
与图1A的螺钉系统相比,其中连接是通过尺寸相对较小的螺钉(N1,N2)的螺纹牙来保持,图1B和图1C的锁紧圆锥系统施加相当高的连接强度而不会有任何松开问题,但是这些系统的最大强度取决于被连接部分的最小直径。也就是说,图1B的系统的最大支撑强度由植入物(I2)的颈部(X1)的直径来决定,图1C的系统的最大支撑强度由基牙(A3)的颈部(X2)的直径来决定。如果将这两个系统的整体直径充分增加的话,则那些颈部(X1,X2)自然地将具有更小的直径,因此容易使得这些植入物断裂,例如尤其对于需要较大咀嚼力的臼齿。这个支撑强度问题是普通植入系统中需要迫切解决的共同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相健,未经张相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67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