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包装薄膜无效
申请号: | 00806670.1 | 申请日: | 200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349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5-15 |
发明(设计)人: | 北田一郎;飞田寿德;安齐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4 | 分类号: | B32B27/3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包装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香肠、火腿等食品的多层包装薄膜。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拉伸过程中和拉伸后层间牢固粘合的、具有耐热性的、且成形加工时的热稳定性优良的聚酰胺-烯烃复合多层包装薄膜。
背景技术
香肠、火腿等食品一般是充填在包装中后进行加热处理,向市场供应。在该制造工序中,包装(薄膜)应当满足的特性有以下几点。
也就是说,在包装中充填内容物后,加热处理过程中,由于内容物的膨胀等产生的压力使包装破裂,必须从园筒形状发生很大的变形。即要求高温耐蠕变性。如果缺乏高温耐蠕变性,将充填了内容物的包装在蒸汽槽等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处理(所说的hangboil)时,因为内容物的自重增加,所以包装的尺寸容易发生多余的变形,商品外观显著降低。
为防止市场流通期间内容物的水分损失,所以要求包装由防湿性好,水蒸气透过性小,即水蒸气隔绝性优良的多层薄膜构成。内容物的水分损失会导致制品重量损失或重量不足,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以聚酰胺树脂为主体的包装的水蒸气隔绝性较差,迫切希望改善。
作为包装还必须能够满足抽褶加工(shirring)等二次加工性、充填性容易的要求。通常糊状的香肠使用抽褶加工的包装充填。抽褶加工是指在长度方向上将一定长度(一般为20-50米)的包装折叠成蛇腹状的工序。抽褶加工的包装的长度越长,每次的香肠充填量就越多,所以效率高。反之,折叠成蛇腹状的包装的长度越短,抽褶加工的适应性就越好。在包装中充填具有充分可挠性的内容物时,优选不产生针孔。
包装与内容物的界面上要求难以从内容物中流出肉汁(drip)等凝胶状的物质。因此要求包装与内容物之间紧密密合(肉密合)。
充填香肠、火腿的包装由于起皱而产生很多褶,给消费者以商品很旧的印象,商品外观不好。因此要求包装在充填后的热处理时能保持美丽的外观,具有热收缩性。
为防止流通期间内内容物的腐败,优选包装具有气阻性。
作为香肠、火腿等食品的包装的树脂材料,使用耐热性、肉密合性优良的聚酰胺树脂。经常使用聚酰胺共聚物,由其加工成形的包装在拉伸性、热收缩性、抽褶加工、肉密合性等方面都很优良,但高温耐蠕变性差,例如充填了上述食品等内容物的纵长的圆筒状包装制品在加热处理过程中,下部的周长与上部周长相比不自然地增大(下部充气),有损产品的价值。因此要在维持拉伸性、热收缩性等优良特性的同时改良高温耐蠕变性,还希望减少市场流通期间中的制品的重量损失,即降低水蒸气透过性。
为改善这些特性,考虑在聚酰胺树脂层上积层聚烯烃树脂。但是聚酰胺树脂和聚烯烃树脂的拉伸条件不同。例如为赋予高温耐蠕变性等的强度或热收缩率而优选进行拉伸处理,但此时聚酰胺层和聚烯烃层的层间粘合力变弱,产生层间剥离,难以有效地增大拉伸倍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胺-烯烃类多层包装薄膜,在维持耐热性、肉密合性、拉伸性、热收缩性、抽褶加工性等现有的多层包装薄膜的特性的前提下,改善其存在的问题-高温耐蠕变性,而且成形加工时的热稳定性优良。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多层包装薄膜是为达到上述目的而开发的,具体而言,由二层聚酰胺层和在其间配置的粘合性聚烯烃层至少三层构成,其中至少一层聚酰胺层由聚酰胺均聚物组成,由聚酰胺均聚物组成的一层聚酰胺层与另一层聚酰胺层相比融点高且厚度薄,其中粘合性聚烯烃层与至少一层聚酰胺层直接接触且由酸改性的α-烯烃类树脂组成。
本发明的多层包装薄膜中,由于使用了结晶性较高、耐热性良好的聚酰胺均聚物的薄层,所以保证了整体的高温耐蠕变性,以更大的厚度,通过融点低的另一层聚酰胺层-优选由聚酰胺共聚物组成的层,可以形成吹气拉伸的薄膜,通过在二层聚酰胺层间与特别薄的聚酰胺均聚物层邻接地配置粘合性聚烯烃层,可以解决薄聚酰胺层均聚物层在拉伸成形中发生的龟裂、剥离等问题,可以提供适合火腿和香肠等食品包装的多层包装薄膜。
根据本发明的多层包装薄膜的优选方案,在二层聚酰胺层之间插入由聚烯烃树脂和气阻性树脂中选择的热塑性树脂组成的中间层,由此改善水蒸气阻隔性和/或气阻性。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案
本发明的多层包装薄膜基本上由2层聚酰胺层和在其间配置的粘合性聚烯烃层至少3层层合而成的多层膜构成,在2层聚酰胺层中,至少一层聚酰胺层由聚酰胺均聚物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66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