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拉伸和收集由圆形针织机生产的针织物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804080.X | 申请日: | 200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341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20 |
发明(设计)人: | 蒂贝里奥·洛纳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尼奥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88 | 分类号: | D04B15/8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征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拉伸 收集 圆形 针织机 生产 针织物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用于拉伸和收集由圆形针织机生产的针织物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基本上平整一来自该圆机的筒状部件,
沿一纵向母线渐进切割该被平整的筒状部件,
展开该部件及其通过切割产生的横向边缘,
将该展开的部件拉伸成一单层织物,并收集被拉伸的部件;
其特征在于,上述部件及其横向边缘的展开是沿基本上从切割区域的高度延伸的向下倾斜、并扩张的路线逐渐进行的,直到到达一第一部分下方,该第一部分相对于针织机的垂直中心轴线横向偏移,从而在上述第一横向偏移位置完成了上述部件的拉伸,而被拉伸部件的收集是在一第二位置完成的,该第二位置相对于上述中心轴线横向偏移,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相对侧并基本上与该第一位置平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部件受到牵引,用于在工作过程中部件自身可控制的前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用于部件可控制前进的牵引是在完成拉伸操作的上述第一位置与部件自身被收集的上述第二位置之间的部件路径区域进行的,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部件被收集之前,在垂直于前进方向的横向对被拉伸成单层的部件进行一个张紧操作,以抵消部件的边缘带自身卷曲的趋势。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沿一母线对被平整的筒状部件进行上述渐进切割过程中,部件与上述母线相对的区域保持弯曲,从而防止折痕和偏移。
6.一种拉伸并收集由圆形针织机生产的筒状部件形式的针织物的装置,该圆形针织机包括:一支承框架(2),该支承框架(2)位于上述圆形针织机(3)下方,并能够与其针筒(4)一体旋转;用于基本上平整来自圆机的筒状部件(5)的装置(8);切割装置(11),该切割装置(11)位于上述平整装置(8)下游,并能够沿一母线纵向切割该筒状部件;用于以一单层织物的形式打开和拉伸被切割部件的装置(12),及一用于收集被拉伸成一单层的部件的组件(22),其特征在于,上述用于打开和拉伸被切割部件的装置(12)包括:
至少两个用于展开部件(5)及其通过切割获得的横向边缘(5b)的辊(13),上述展开辊根据向下倾斜的扩张线设置并从部件上与上述切割母线相对且与上述切割装置(11)基本平齐的区域开始延伸,直到到达相对于针织机(3)的垂直中心轴线(6)横向偏移的支承框架(2)的第一边缘区域(2a)的下方,
及至少一个用于传送位于上述第一边缘区域(2a)中的被拉伸部件的辊(14),上述用于将被拉伸部件收集成卷或叠层的组件(22)位于支承框架(2)的一第二边缘区域(2b)中,该第二边缘区域(2b)相对于上述中心轴线横向偏移,位于所述传送辊(14)的相对侧并基本上与其(14)平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组驱动辊(21),用于穿过上述平整装置(8)、上述切割装置(11)及上述打开和拉伸装置(12)使所述部件沿其路径可控制地前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辊(21)组位于用于传送被拉伸部件的辊(14)与上述收集组件(22)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在横向方向张紧位于上述传送辊(14)与上述收集辊(22)之间的被拉伸部件的辊(23,24),并由两个以相反方向螺旋卷绕的开槽部分形成,以抵消部件自身靠近横向边缘(5b)的带自身纵向卷曲的趋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至少一个位于横向张紧辊(23)附近的部件压缩辊(23a),用于增加部件围绕横向张紧辊的卷绕角度。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弧形轮廓的用于导引该部件的旋转元件(17),该旋转部件(17)基本上对应于上述展开辊(13)的互相靠近的上端(13a)定位,并允许部件(5)在与切割母线相对的上述区域中滑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导引元件(17)由一轮构成。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导引元件(17)由一球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尼奥尼有限公司,未经维尼奥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408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椎间盘假体
- 下一篇:改进或涉及光子晶体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