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热合金丝有效
申请号: | 00803210.6 | 申请日: | 2000-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79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12 |
发明(设计)人: | 泉田宽;河部望;松本断;山尾宪人;村井照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19/05 | 分类号: | C22C1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明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热 合金丝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Ni基或Ni-Co基的耐热合金丝,它具有γ相(奥氏体)金属组织,主要用于要求必须具有耐热性质的各种部件用的弹簧材料,例如发动机部件、核电站部件、和内燃机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用在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中的弹簧材料,通常将奥氏体不锈钢用作耐热钢,如,SUS 304,SUS 316,或SUS 631J1,已被用于常温到350℃的运行温度范围内。Ni基耐热合金,如Inconel×750或Inconel 718(商标名称)已被用作超过400℃高温的部件材料。
最近,作为对环境保护的方法,要求更严格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这种要求促进了一种趋势,为了提高发动机和催化剂的效率,要提高排气系统的温度。结果,至今,通常在约600℃使用的弹簧的运行温度已提高到约650℃,在这种情况下,甚至Ni基耐热合金,如Inconel×750或Inconel 718,在耐热性质上都是不够的,特别是高温下的抗弹力减弱性,该性质是耐热弹簧所必要。
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Ni-Co基耐热合金,如Waspaloy和Udimet 700(商标名称),到目前为止,作为合金,它可用于最高温下。然而,在高温下,仍不能满足优良的抗弹力减弱性的要求。
上面提到的Ni基合金和Ni-Co基合金是增强合金,其中γ′相(具有Ni3Al为基本形式的沉淀相)密集地沉淀在γ相(奥氏体相)中,起到基质的作用。必须控制基质中的组织和γ′相以改进耐热性质。
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公昭48-7173,为了获得600℃以上的高温强度,限定添加元素,如Mo、W、Al、Ti、Nb、Ta和V的量及比率。
另一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公昭54-6968,为了获得高温强度,抗腐蚀和抗脆裂性,限定Mo和W的加入量及加入比,并限定Ti和Al的加入量及加入比。
然而,这些发明的焦点主要是利用控制沉淀相以改进耐热性质(主要是高温强度),而不是改进超过600℃的耐热弹簧所要求的抗弹力减弱性。耐热弹簧的合金丝是通过以下步骤生产的,即,熔融、淬火、轧制、锻造、溶液热处理、拉丝、制成弹簧,和老化热处理。在进行上述过程时基质(γ相)中形成晶体组织和改变晶粒直径,对于产品的耐热性质有明显的影响。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热合金丝,在600-700℃的高温下具有极好的抗弹力减弱性,这种特性是弹簧材料所强烈要求的。通过控制Ni基或Ni-Co基耐热合金的基质,即γ相的晶粒直径,和通过控制γ′相[Ni3(Al,Ti,Nb,Ta)]的沉淀,可获得极好的抗弹力减弱性。
发明公开
本发明的耐热合金丝具有以下特征:
(a)含有0.01-0.40%重量C,5.0-25.0%重量Cr和0.2-8.0%重量Al。
(b)至少含有选自以下的一种成分:1.0-18.0%重量Mo、0.5-15.0%重量W、0.5-5.0%重量Nb、1.0-10.0%重量Ta、0.1-5.0%重量Ti、和0.001-0.05%重量B、
(c)至少含有选自以下的一种成分:3.0-20.0%重量Fe,和1.0-30.0%重量Co。
(d)剩余部分主要包括Ni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e)抗拉伸强度为1400N/mm2以上1800N/mm2以下。
(f)平均晶粒直径以横截面计为5μm以上50μm以下。
(g)晶粒的纵横比(长轴/短轴比)以纵截面计为1.2-10。
本发明的合金丝主要用作弹簧材料,因此,在经过拉丝工序后,通过盘绕工序形成弹簧。考虑到盘绕工序所要求的抗拉伸强度和加工时断裂的可能性,要求合金丝必须具有1400~1800N/mm2的抗拉伸强度。
如果以纵截面计晶粒的纵横比,为低于1.2或高于10,则不可能在高温下获得足够的抗弹力减弱性。
为了进一步改进耐热性质,要求合金丝在经受盘绕工序前,以其横截面计必须具有不小于10μm的平均晶粒直径。这个下限是为了减少晶粒间界数,以使在晶粒间界产生滑动时,能减少总的位移。如果以截面计,平均晶粒直径为50μm或更大时,则在室温下,形成弹簧工序所要求的抗拉伸强度达不到。因此,直径必须小于50μm。以截面计平均晶粒直径相当上述γ相中的粒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32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