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采用荧光灯的照明装置从电感式操作转换成电子操作的成套件无效
申请号: | 00802716.1 | 申请日: | 200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354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9 |
发明(设计)人: | 苏雷什·H·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洲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1/295 | 分类号: | H05B41/29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刚 |
地址: | 印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采用 荧光灯 照明 装置 电感 操作 转换 电子 成套 | ||
背景技术
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一类照明装置为在其两侧带有电触点的直管荧光灯,它们目前仍被用在办公室、工厂、医院等中。在过去的十年中,尽管已明确认为这些采用简单扼流线圈来限制气体放电电流的气体放电操作并不是最佳的方案,但如今仍有无数只这类灯具在继续使用。
其缺点是在50或60Hz的市电频率的灯具工作过程中,灯光以这种频率闪烁且可发生频闪效应,这例如使运行的机器停止。同样,这些“电感式”荧光灯镇流器的效率并不令人满意。从不可见气体放电转换成可见光的物理转换效率可通过高频下工作的现代电子器件得到显著提高。对于相同的光效率,在该过程中可节省相当多的能量。这不仅是一个成本因素,而且也是我们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方面应尽的义务。
当然,把电感灯具转换到电子高频操作并不只是荧光灯镇流器的费用问题,虽然这种转换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但与这种转变相关的安装工作的高昂费用阻止了这种转换的迅速进行。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合算的方案,它能够以经济合算的方式和用最小或无安装工作来替代现有照明装置中的荧光灯,并同时转换到电子高频操作。
这一目的是通过一种成套件来实现的,其中电子镇流器的结构组件安装在一单个的适配器中,或分散在两个适配器中,它们可被连接在气体放电管的端部。这使得只稍稍放大了荧光灯的整体长度,但由于现代电子元件的微型化,使得其可以毫无困难地被实现。
为了防止对照明装置进行大修和改变照明装置内的布线,还提议在两个适配器之间设置实现完善的功能所必须的电连接,其可以最大可能的限度连接在适配器上并覆盖在一个缆线通路中。
本发明的另一种变型是把电子镇流器的结构组件只装在缆线通路中,或将结构组件的一部件装在适配器中。
根据本发明,还提出:在缆线通路上安排反射翼,不仅加强了缆线通道,而且用极小的附加成本使再辐射光有很大提高。在缆线通道中安装电子镇流器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用反射翼实现结构组件的附加冷却。
由于这包括一个精加工的套件,所以可以节约适配器之间的至少一条连接线路的开支。作为附加电缆或电线的替代品,连到启辉器支座的连接线可以用作一个电路元件,而该启辉器总是位于带有电感系统的照明装置中。代替该启辉器,附加的旁路适配器用于启辉器支座。旁路适配器或用保险丝、随温度变化的PTC电阻器,或用其组合旁路启辉器支座的连接,由此构成适配器之间的电连接。PTC电阻器与保险丝的组合是优选的。
由于荧光灯的长度有一个世界标准,因此根据本发明,还提出:设计适配器的长度,使得包含适配器的荧光灯长度与标准长度对应,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带有适配器的荧光灯可以被方便地插入到现有的标准化灯座或光源支架上。
附图的简要说明
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将以图示说明的实施例作依托,该实施例的作用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它决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示出了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它是一个用扼流线圈(9)作为电感镇流器的传统配置;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缩短的荧光灯设计,具有两个设在端部的、包含电子镇流器(20)的结构组件的附加适配器(4)和(5);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视图,其中荧光灯已被安装进左边的适配器中,但还没有放置右边的适配器。线路通道在中间被分开并被连接到适配器;
图3a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4是具有线路通道的另一种方式的视图,但它设有两个反射翼并被安置在适配器之间;
图4a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变型,其中将电子镇流器设置在线路通道(6)中;
图6是图5装置的分解图,它示出了装配前的成套件的分开部件;
图7是图5和图6的示意性表示;
图8是图7的C-C剖视图。
最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为了理解本发明的概念进行了下面详细的示意性说明,但由于可在设计和功能性结构上有无数种变型,所以不可能对其进行无遗漏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洲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亚洲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27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