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文包握把的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0267522.6 | 申请日: | 200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4599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李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李约 |
主分类号: | A45C13/26 | 分类号: | A45C13/2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文意,陈红 |
地址: | 台湾***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文包 改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文包握把的改良结构,尤其是指该公文包的握把两端是贯穿二长形扣合孔,并于长形扣合孔的壁面突设一限制凸体,让握把在被拉起时即可借由限制凸体卡固于座体的定位孔柱中形成一弯弓状态,方便使用者握持之用,平常不用时则可以将握把压合成平直状,让定位孔柱可以突破限制凸体的限制移位于握把的长形扣合孔中。
以前获准的台湾专利公告编号第三二六六三八号“公事包的两段式握把”新型专利案,依其专利内容得知:该公文包的上方两侧是剖设二矩形通孔,做为装设上、下两个壳体与座体之用,然该座体是设立一定位柱及钻设一定位孔,而该壳体则是设立对应的一定位孔柱及一定位柱,让座体与壳体在组合时可以相互插设固定成一体,同时在握把的两端贯穿两个呈型的限制孔,令该壳体的定位柱穿过握把的型限制孔中,当握把被拉起或是压下时,壳体的定位柱即通过颈缩通道衔制定位于型限制孔的外长圆孔或是内长圆孔中,形成一弯曲或是平贴状态;但上述“公文包的两段式握把”新型专利前案,在实际制作与使用上,却仍然存在下列几项尚等克服解决的问题与缺点:1、上述专利前案的握把在被拉起时,型限制孔的外长圆孔仍然会在座体的定位孔柱中移位,无法将握把设置在固定的弯弓状态,让使用者在握持握把时仍然会有少许的滑动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握把、壳体和座体所组成的公文包握把的改良结构,它具有握把在平时呈现一平直贴合状态,当拉起则呈一弯弓状态的特点,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有:壳体、座体和握把,其中,在公文包上方的两侧位置处开剖设有两个矩形通孔,借以内、外夹设壳体及座体,该壳体的内壁周围处设有定位块,并于壳体中央设立定位柱,而该座体上突设一凸块,且在凸块的周围对应处设置定位槽,另外在凸块中央设立定位孔柱,做为壳体与座体相互卡合插设组合固定成一体,同时在握把的两端贯穿二长形扣合孔,又在长形扣合孔的壁面突设一限制凸体,让座体的定位孔柱可以穿设于握把的长形的扣合孔中;当握把被拉起时即可借由限制凸体卡固于座体的定位孔柱中形成固定的弯弓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公文包的握把两端贯穿二长形扣合孔,并于长形扣合孔的壁面突设一限制凸体,使得握把在被拉起时,即可借由限制凸体卡固于座体的定位孔柱中形成固定的弯弓状态,让使用者在握持时不会发生滑动的情形。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
为了使得专精熟悉此项技艺的人士易于深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内容以及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现列举一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介绍说明如下:
一种公文包握把的改良结构,敬请参阅图1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主要是在于:该公文包10上方的两侧位置处是开剖设有两个矩形通孔11,方能从矩形通孔11的内部与外部装设左、右两个壳体20及座体30,然该壳体20的内壁周围处设有四个定位块21,并于壳体20中央设立一定位柱22,而该座体30上突设一凸块31,且在凸块31的周围对应处设置四个定位槽32,另外在凸块31中央设立一定位孔柱33,让壳体20可以借由定位块21与定位柱22分别卡合、插设于座体30对应的定位槽32及定位孔柱33中,将壳体20与座体30共同组合成一体,同时在握把40的两端贯穿二长形扣合孔41,又在长形扣合孔41的壁面突设一限制凸体42,使得座体30的定位孔柱33可以穿设于握把40的长形扣合孔41中。
借由上述各元件结构所组合而成的本实用新型,是在提供一种公文包握把的改良结构,敬请参阅图2所示:它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上,使用者在拉起握把40时,两端长形扣合孔41的限制凸体42即会卡合固定于座体30的定位孔柱33中,让握把40形成固定的弯弓状态;反之,当使用者不再使用时仅需压合握把40即可让长形扣合孔41移动至定位孔柱33中,让握把40形成平直贴合的状态,操作上显得非常方便与简单。
综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公文包握把的改良结构,是经过本发明人实际制做完成,同时多次反复操作测试之后,证实的确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所预期的功能效益,又为目前坊间尚无见闻的首先创作,诚然已经具有实用性与进步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李约,未经陈李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75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