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层燃炉内烟气净化室无效
申请号: | 00265006.1 | 申请日: | 200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4532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0 |
发明(设计)人: | 马成果;常顺义;任光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双锅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0 | 分类号: | F23J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511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层燃炉内 烟气 净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燃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层燃炉内烟气净化室。
目前使用的专利号为94201371.9的层燃炉旋风燃烬室,只有一个侧烟气入口和一个烟气出口,烟气旋转靠单一烟气流向形成,旋转强度弱、旋转不均匀,滞留时间短,除尘换热不理想,大吨位锅炉,旋风出口口径加大,不易加工,口径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层燃炉内烟气净化室,以解决已有层燃炉旋风燃烬室旋转强度弱、旋转不均匀、滞留时间短、除尘换热不理想、大吨位锅炉旋风出口口径不易加工易损坏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净化室设置在炉膛后部两侧炉墙之间高温区中,它由与对流管束区隔墙和与炉膛隔墙及在上述两隔墙之间两端分别同所述隔墙相连的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组成,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中部两侧壁分别有一上、一下两烟气旋转入口,净化室设计有两烟气入口分别在与炉膛隔墙两侧上方,净化室烟气出口设计在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同对流管束区隔墙相连一端对应处的对流管束区隔墙上,净化室底部有落灰口。烟气在所述两隔墙间靠烟气单一流向形成旋转后,相对分别从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中部两侧壁一上、一下两烟气旋转入口进入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中使烟气切向对流在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中形成二次旋转净化换热。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由于净化室设计有两个烟气入口,和中部两侧具有一上、一下两烟气旋转入口的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其优点是烟气在靠单一烟气流向形成一次旋转后,从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中部两侧壁一上、一下两烟气旋转入口进入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中,靠切向相对流在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中形成烟气二次旋转净化换热,烟气一次旋转和二次旋转走向成正交90°角,旋转强度高、旋转均匀,滞留时间长,除尘换热较理想,且烟气分流从圆筒形两侧壁烟气旋转入口通过,其每个旋转口径可缩小一倍,制造容易,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层燃炉内烟气净化室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2为一种新型层燃炉内烟气净化室结构在图1中A-A剖视俯视图
图3为一种新型层燃炉内烟气净化室结构在图1中B-B剖视左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净化室设置在炉膛后部两侧炉墙之间高温区中,它由与对流管束区隔墙1和与炉膛隔墙2及在上述隔墙1和隔墙2之间两端分别同隔墙1、隔墙2相连的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3组成。圆筒形烟气通路3中部两侧壁分别有与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3上、下筒壁相切一上、一下外口圆内口扁方的两烟气旋转入口4、5,净化室有两烟气入口6、7分别在与炉膛隔墙2两侧上方,净化室烟气出口8在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3同对流管束区隔墙1相连一端对应处的对流管束区隔墙1上,净化室底部有落灰口9、10、11,所述隔墙1和所述隔墙2及圆筒形烟气通路3材质为耐火混凝土浇固成一体,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3下部填有珍珠岩混凝土、耐火砖或红砖12。使用时炉膛形成的烟气分别从所述净化室烟气入口6、7进入净化室,烟气在所述两隔墙1和隔墙2间靠烟气单一流向形成第一次旋转后,相对分别从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3中部两侧壁烟气旋转入口4、5相对进入圆筒形烟气通路3中,由于上述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3烟气旋转入口4、5为一上、一下,又与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3上、下筒壁相切的最佳配合,使烟气切向对流在圆筒形烟气旋转通路3中形成二次旋转净化换热后,再由所述净化室出口8进入对流管束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双锅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双锅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50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大电流双路可调稳压转撤机电源
- 下一篇:可相互对合、层叠的系列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