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00265004.5 | 申请日: | 200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4561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24 |
发明(设计)人: | 倪丕芬;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荣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G08B2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一氧化碳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氧化碳传感器,尤其是指一种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
据报道,每年因煤气中毒而身亡的不在少数,其罪魁祸首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剧毒的气体,它能破坏人体的供氧能力,当其人体血液中聚集并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使人产生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昏迷等中毒症状,严重的可造成神经损伤变成植物人或死亡,因而设计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一氧化碳传感器,是有着重大意义的。“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保护仪”(ZL91204769,已终止)中的采样传感器为UL281导体CO探头。“家用一氧化碳报警器”(ZL91229585,已终止)中所用的传感器采用HQ-5型气敏器件。“光纤型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ZL92215656,已终止)中的传感器包括在透光容器中放有硫酸钯-硅钼酸铵溶液的湿式气敏元件和光学传感组件。“一氧化碳检测传感器”(97112594,实审),由气体检测器部分与电极的构件所组成。“一氧化碳报警器”(ZL98212325)所用的气敏传感器是热限式敏感元件。
实际上,现在国际市场上所用的一氧化碳传感器主要是氧化锡传感器,使用它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欧洲、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氧化锡传感器,采用氧化锡半导体原理,工作中必须对氧化锡加热,对环境的要求严格,其中对酒精和空气中的湿度会产生误信号;寿命依赖于电热丝和其中传输信号的铂金丝的寿命,且不耐震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它牢固可靠,寿命长,不会对酒精和空气中的湿度变化产生误信号。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一壳体内为液体室,其上放置下电极片及下感应电极、中间绝缘隔离层、上感应电极及上电极片、外罩,下感应电极上表面涂有催化剂膜作为下对应电极,上感应电极下表面涂有催化剂膜作为上对应电极,下电极片开有液体渗透孔,上电极片开有进气孔,外罩内为气体过滤室。
它具有如下积极的效果:
它的设计是一种电化学泵的组合,可视为一个一氧化碳-氢气燃料电池,对应电极即催化电极直接结合在感应电极表面上,一氧化碳在感应电极上起电化学反应而氧化,在感应电极上产生的质子在内部被转化越过表面到达对应电极,即在感应电极一边: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再作描述。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下电极外接线,3、压紧圈,4、密封垫,5、外罩,6、上电极外接线,7、气体过滤室,8、过滤垫片,9、进气孔,10、上电极片,11、上感应电极,12、上对应电极,13、中间绝缘隔离层,14、下对应电极,15、下感应电极,16、下电极片,17、液体渗透孔,18、液体室。
如图1所示,一种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一壳体1内为液体室18,其上放置下电极片16及下感应电极15、中间绝缘隔离层13、上感应电极11及上电极片10、外罩5,下感应电极15上表面涂有催化剂膜作为下对应电极14,上感应电极11下表面涂有催化剂膜作为上对应电极12,下电极片16开有液体渗透孔17,上电极片10开有进气孔9,外罩5内为气体过滤室7。上电极片10上引出上电极外接线6,下电极片16上引出下电极外接线2。壳体1和外罩5之间用密封垫4和周边用压紧圈5进行密封结合。上电极片10和下电极片16用不锈钢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荣,未经林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50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