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溺水自救盒无效
申请号: | 00264905.5 | 申请日: | 200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4542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华东 |
主分类号: | B63C9/18 | 分类号: | B63C9/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252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溺水 自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中救生装置,尤其是以气体发生装置为特点的水中救生装置。已有的水中救生装置有救生圈、浮板、充气物、浮床、救生衣等。CN2303790Y号专利提供一种带有充气设备的充气物,其密封气囊里有一个与外界空间相通的中间贮室,中间贮室有一个可开合的顶,中间贮室内通过固定于气囊内中隔密封壁上的气嘴管套接而固定着一个充气设备。CN2310012Y号专利提供一种应急自动气胀式救生环。由棒状或盒状的塑料外壳和内装双气囊、双发气装置及双水激活电池组成。遇水后即可瞬间自动发电提供发气源,在一定比例的总重量前提下,可保证投掷准确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溺水自救盒,它便于随身携带,无须他人帮助,而广泛应用于水中自救与他救。
溺水自救盒设有盒体、盒盖、救生圈、气球、软皮管、纸套、纸绳、连接带,救生圈内装有NaHCO3、H3PO4,救生圈的进气口接软管的一端,软管的另一端接气球的吹气口,气球与软管的连接处由纸套固定,气球内装有水。折叠救生圈、气球、软管、纸套置于盒体内,连接带一端固定于盒体上,盒体上设贯通孔,纸绳紧固盒体与盒盖。
使用时,将溺水自救盒携带在身上,可将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身上,当下水时,置于盒体外的纸绳遇水很快润湿、断裂,而且水通过盒体上的贯通孔进入盒体内并使纸套迅速断裂,使软管松弛。于是盒体被打开,救生圈及其他附带物置于盒体外。由于气球的收缩作用,将其中的水注入救生圈中,使救生圈中的NaHCO3、H3PO4反应,迅速产生CO2和碳酸氢钠等。而且膨胀后的救生圈被系在盒体上,伸手即可抓住,因此自救成为可能,整个过程是自动发生。若气球套在带小孔的塑料袋中,则救生圈充气后,也不会使气球破裂而漏气。同时,本实用新型重量轻、体积小,完全可随身携带,即使受碰撞或人体跳跃,盒体也不容易自行打开,因此不会受到突然膨胀的惊吓。本实用新型可多次反复使用,安全可靠。
若纸绳与纸套改为不怕水的手动开关,则可用于水下作业、游泳以及其他活动的自救与他救。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盒体1内放置折叠好的救生圈2、气球3、软管4,救生圈2内装有粉未状NaHCO3、固态H3PO4,且H3PO4用带小孔的纸团包住。救生圈2的进气口21接软管4的一端,软管4的另一端接气球3的吹气口31,气球吹气口31与软管4的连接处由纸套5固定,气球3内装少量水。盒体1或盒盖7的一侧设连接带6,连接带6可系在使用者身上。盒体1上设有贯通小孔,以便下水后,水能进入盒体1内将纸套润湿并使之断裂,气球3内装的水经过软管4进入救生圈2,使固态NaHCO3与H3PO4反应,产生足够的CO2气体。盒盖7与盒体1采用铰链8连接,盒盖7与盒体1的开启部分可设锁片9,锁片9上用纸绳10紧固,当盒体1入水时,纸绳10随之断裂。
为了加速盒盖7的打开,可在盒体1与盒盖7之间设一弹簧或弹性片。为了避免救生圈充气后使气球破裂漏气,可将气球套在带小孔的塑料袋中。
若所说的纸套5与纸绳10采用手动开关,则本实用新型可作为水下作业、游泳以及其他活动(例如防洪抢险、拯救落水者)的自救或他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华东,未经李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4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瓶盖
- 下一篇:浮球翻板上冲水水箱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