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路振动与流体压力脉动衰减器无效
| 申请号: | 00263449.X | 申请日: | 2000-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4636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沈荣瀛;丁炜;姚本炎;谢坡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16L55/04 | 分类号: | F16L55/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褚竺 |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路 振动 流体 压力 脉动 衰减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流体性能有关的专门措施,特别是一种消减管路振动与流体压力脉动的装置。
在输送压力流体的管路中,由于泵、动力机械或其他构件均可能将机械振动传递给管路,再经管路传递给和管路连接的仪表、设备、当振动比较强烈时,可能引起相关组件的不正常运行,甚至引起破坏,为此,常在管路间串接一弹性体,藉以消除振动的影响;在输送压力流体管路中,由于泵送等原因,流体压力不均衡而产生脉动,致使管路中相关组件性能受其影响而运行不正常,甚至出现噪声和故障,在气体消音设备中,利用气体的膨胀特征,可获得较好效果的消音器,而流体,由于其不可压缩性,只能利用类似气体消音器的措施,如在管路中连接消减流体压力脉动的蓄能器,即在液体与气体之间采用挠性或刚性分隔装置,藉以吸收管路中流体压力脉动的能量,但此种设备结构复杂,尺寸重量也大,而且其消减流体压力脉动的效果也不理想;显然,上述这些措施只有消减振动或流体压力脉动的单一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管路振动与流体压力脉动衰减器,它能以一个装置同时衰减管路振动和流体压力脉动的功能,且结构简单、重量轻、尺寸小。
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装分别设二接管,接管上设挡板,挡板近外缘处设一筒状弹性体、二接管、二挡板和筒状弹性体形成一密封空间,挡板外缘的外侧设一刚性壳体,挡板和刚性壳体间具有一环状间隙,间隙中充填弹性体,挡板、筒状弹性体和壳体构成的环状空间内充填弹性层。
本实用新型藉筒状弹性体的设置,当流体压力脉动峰值作用于该弹性体时,弹性体受力产生向弹性层方向作微量的变形位移,因而在密封空间内形成容积的微量扩大,不可压缩的流体,在此条件下,其脉动压力峰值随之下降,待压力回复到标定值后,弹性体上作用力减小,从而弹性回复到原结构状态,利用筒状弹性体和弹性层的弹性变形特征,使管路内流体压力脉动能量被弹性体吸收,达到衰减流体压力脉动的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利用挡板和刚性壳体间的间隙中弹性体,使一端管接的振动,自挡板必须通过弹性体和弹性层再经壳体而传递向另一端,而这些弹性物均具有良好的减振特征,因而可在很大程度上隔绝了振动在管路上传递;综上所述特点,本实用新型以少量的构件,同时能衰减管路振动与流体压力脉动,克服了传统结构无法实现的顽疾。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路振动与流体压力衰减器纵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衡式结构纵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筒状弹性体另一结构纵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筒状弹性体又一结构纵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筒状弹性体再一结构纵剖视示意图。
参照图1,管路振动与流体压力衰减器包括有二接管1、1’、二挡板2、2’、一筒状弹性体3、刚性外壳4、弹性层5,其中:
二接管1、1’,其管体11、11’和流体的整个输送管路的管体对应,其两端的连接可由凸缘12、12’以螺栓连接,也可由其他的管子连接方式,二接管1、1’中间空隔一段距离;
二挡板2、2’呈圆片状,分别设在二接管1、1’的管体11、11’上,其固定方式可为焊接、螺纹连接,其连接保持密封性;二挡板2、2’外周缘敷设弹性体(21、21’),该弹性体可为橡胶、塑胶或其他类似材质;
一筒状弹性体3,可呈直筒状(如图1)、薄壁波纹管(如图3)、二端设内凸缘31(如图4)、二端设外凸缘32(如图5)等形状,筒状弹性体3由富有弹性的金属橡胶或类似材质制成;筒状弹性体3两端密封连接在二挡板2、2’的近外缘处,其接方式可为焊接、胶接,也可由螺钉和压板22将其内凸缘31固压在挡板上(如图4),或由螺钉和压板22’将其外凸缘32固压在挡板2、2’上(如图5)。
上述二挡板2、2’、一筒状弹性体3和二接管1、1’形成一密封空间6,当流体自接管1进入后,即可充满该密封空间6,并自另一管接1’输出,密封空间6构成管路流道中连续流动的一部分;
一刚性壳体4,是由中线剖分两半处固定组成一支承衰减器的主体,其内径略大于挡板2、2’的外径,从而形成挡板2、2’和刚性壳体4间具有一环状间隙,在该间隙中可充填弹性体(21、21’);刚性壳体4两端可具有内凸缘41(如图2),由于内凸缘41经一弹性垫42可阻挡管接1、1’上的挡板2、2’作任何轴向变形位移,从而使整个衰减器能受力或受热等条件仍保持结构平衡状态,管路不会因衷减器的存在而产生附加载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34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