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器的点式扣具无效
申请号: | 00262602.0 | 申请日: | 2000-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4550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34;H01L2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晓萍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点式扣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的点式扣具,尤其涉及一种可均匀扣压散热器的扣具。
通常,为提高集成电路的散热效率,一般会在集成电路上设置散热器,用以避免集成电路在运作时温度持续上升而影响到集成电路的正常运作。目前,大多是用图6、7所示的扣具40来将散热器54扣合在集成电路50上的,借助该扣具40可向散热器54提供朝向集成电路50的抵压力量,以使散热器54与集成电路50紧密贴合而让集成电路50运作时所产生的高热直接传递至散热器54上,再通过散热器54所形成的散热鳍片,以此来达到散热效果。
传统的扣具40大体上是一略呈M形的弯折片体,在扣具40的中段位置处形成有一平板状的抵压部42,在抵压部4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具有扣孔442、462的扣合端44、46,以此可将扣具40的两个扣合端44、46的扣孔442、462卡扣在形成于集成电路50或插设集成电路50的座体52的凸点上,而让扣具40与集成电路50或座体52结合,并令抵压部42抵压在散热器54上,从而使散热器54紧密贴合在集成电路50上,以此提供集成电路50散热的作用。
为便于扣合,传统扣具40的两个扣合端44、46的长度被设计成不等长,然而,扣合端44、46的长度不等长的此类传统扣具40虽易于操作,但其呈M形弯折的结构形态在制造时却较为繁琐,同时,由两个扣合端44、46所提供的抵压部42的拉持力量会因其长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而导致抵压部42的两端受力不平均,这样,在组装和运送的过程中,就容易因外力碰撞而歪斜,甚至发生无法紧密扣合散热器54的不良情况,并且由于传统扣具40无法提供均匀的抵压力量,因此散热器54与集成电路50就容易因此而产生间隙,进而导致散热效率降低。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的点式扣具,它可自动调整两侧不平均的拉持力量,以使散热器具有均匀且良好的抵压效果,从而提高扣具对散热器的扣合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的点式扣具,其特点在于:它主要设有呈长片形的主体,在该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扣合端,在两个扣合端上各设有一扣孔,在主体近中段位置处弯折形成有一略呈半圆形的抵压片。
较佳地,一端的扣合端一体地连接在主体上,另一端的扣合端以一枢轴枢设在主体上;枢设在主体上的扣合端的顶端形成有一拨片;两端的扣合端均是一体地连接在主体上的。
通过采用上述散热器的点式扣具,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扣具在一长片形主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具有扣孔的一扣合端,并在主体近中段的位置处弯折形成有略呈半圆形的抵压片,因而不仅只需一道冲压及弯折的工序即可轻易地制造该扣具,而且还能简化扣具的制造过程,同时还便于扣具的组装,另外,该扣具可通过其抵压片以单点抵压散热器,并使主体略呈弧形弯曲变形,以此来提供散热器均匀且良好的抵压效果,从而提高了扣具的扣合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与集成电路及散热器之间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扣合散热器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扣合散热器时的剖视图。
图6是一种传统散热器扣具的立体图。
图7是该传统扣具扣合散热器时的剖视图。
现在请参阅图1,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扣具10主要设有一长片形主体12,在该主体12的两端分别设有扣合端14和16,在这两个扣合端14和16上各设有一扣孔142和162,其中,两个扣合端14、16可如图1至3所示,为一端一体地连接在主体12上,另一端则以一枢轴枢设在主体12上,也可如图4、5所示,两端均一体地连接在主体12上,此外,在主体12近中段位置处弯折形成有略呈半圆形的抵压片18,其中,该抵压片18是由主体12的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的。
在操作时,请参阅图2、3及图5,先将散热器24放置在集成电路20上,再将扣具10跨置于散热器24上,并让扣具10两端的扣合端14、16分别对准形成在集成电路20或插设集成电路20的座体22上的凸点,并令扣具10的抵压片18抵靠于散热器24的表面,然后将扣具10向下按压,以使主体12两端的扣合端14、16的扣孔142、162同时与凸点相扣合,便可完成扣具10的组设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26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连铸拉坯矫直机
- 下一篇: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外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