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力自动平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58336.4 | 申请日: | 2000-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4367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洪生;刘宗和 |
主分类号: | F16K17/20 | 分类号: | F16K17/20;F16K31/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汇泽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玉华 |
地址: | 300457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力 自动 平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力自动平衡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水暖管路回水系统中的可自动调节回水量的装置。
目前,在水暖供热系统中,热力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这是因为水暖供热包括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种供热方向,即同楼各层的自上而下的垂直方向供热及楼间的由近及远的水平方向供热,随着远离热源锅炉,热耗加大,供热水的水温便降低,严重时甚至达不到规定的温度要求,用户不满意,有的人家需要另加热源,进一步消耗能源;近热源的室内,温度高不耐时,导至要开门窗降温,使热力白白浪费掉;针对这种热力不平衡状态,人们已经不断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其初是通过暖气片的多少,粗略控制热力平衡;还有一种水力平衡阀,通过水的压力控制流量,但对垂直方向靠水压难于控制;国外进口有一种温控阀,但不大适合国内的水质状况,且价格较贵;最近,国内有一种热力自动平衡装置,但是,其由记忆合金作成的感温元件暴露在水中,易腐蚀变锈而损坏,使用寿命较短,特别是由于阀板的开启方向与回水方向相反,当初始供暖时,回水冲力很大,使阀板无法开启,失去了热力自动平衡的作用,有的装置,其感温元件在阀板关闭后,不处于回水中,即感温元件通过阀板间接地感知回水温度,影响其感温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力自动平衡装置,一种工艺结构更合理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感温元件外面设置有内盛满导热油的密封盒,特别是感温元件始终处在回水中,并且阀板的起始开启方向与回水方向夹角为0-90度的设计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由感温元件及阀板构成;感温元件由记忆合金作成;阀板及感温元件均置于回水管路的阀体内;感温元件的一端与阀板固定,其另一端与调节轴调节固定,调节轴与阀体固定;其中:在感温元件的外围设有其内注满导热油的密封盒;感温元件处在回水的入水口端,阀板处在回水的出水口端,并且阀板的初始开启方向与回水方向夹角为0-90度。
本实用新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所述的感温元件为条片组合型,平螺旋型或直螺旋型。
本实用新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所述阀板形状为圆片形或部分圆筒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阀板的外上方设有带轴突的突轴。
本实用新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使用前,要根据国家对水暖供热所规定的额定回水水温度标准,通过调节轴,设定阀板恰处在关闭状态,然后将感温元件与调节轴固定,调节轴与阀体固定;使用时,该装置安装在整个水暖供热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中的回水末端的阀体内,所述的子系统,是指各户、各楼层、各楼的水暖供热系统,由于回水管道的粗细各异,装置可粗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种型号,必要时,还可将型号细分;为了给供暖交费管理及维修提供方便,还可设定突轴及突轴锁,人为强制关闭阀板,使相应的子系统停止回水流通,从而停止供热;在阀板上面可设定指针及透明盖以明示阀板所处位置,以便观察回水阀门工作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当子系统末端回水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时,由记忆合金作成的感温元件将发生形变,带动阀板朝逆回水方向运动,即朝关闭阀门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回水流量逐渐减少,引发该子系统热水供给量逐渐减少,使本子系统热力下降,这就意味着增加其他子系统的热水供给量,其最少回水量为完全关闭阀板;由于热量耗散,会使该子系统末端回水的温度小于设定温度,这时,感温元件发生相反形变,带动阀板朝回水方向运动,即朝开启阀门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回水流量逐渐增加,引发该子系统热水供给量逐渐增加,使本子系统热力上升,最大阀门开启为完全打开阀板;由此可见,整个水暖供热系统中,靠置于各个子系统回水末端阀体中的该装置,可实现热力的自动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的优点:装置能自动平衡热力,节约能源;其使用寿命较长;热力自动平衡性能不受回水冲力大小影响,工艺设计更合理;该装置适用于各种型号的回水管路阀体中。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的热力自动平衡装置阀板关闭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阀板最大开启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图1的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洪生;刘宗和,未经刘洪生;刘宗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83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