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紧凑式太阳热煲锅无效
申请号: | 00258073.X | 申请日: | 200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4436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坚;吴锦发;周小雯;殷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24 | 分类号: | A47J27/024;F24J2/00 |
代理公司: | 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兰芝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紧凑 太阳 热煲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太阳热煲用锅,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领域,适用于利用太阳能烧饭、蒸馍和炖菜等。
中国专利85204054公开了一种“太阳灶”,它由柱形抛物面集热器、贮热罐、热交换器、自动跟踪装置、炊事锅等组成,如图1所示,(1)是集热管,(2)是柱形抛物面集热器,(3)是自动跟踪装置,(4)是输油管,(5)是贮热罐,(6)是支架,(7)是连通管,(8)是回油阀,(9)是热交换器,(10)是副油罐,(11)是溢油阀,(13)是炊事锅,(14)是控油阀,(16)是棉籽油,(17)是重锤。这种太阳灶的炊事锅结构如图2所示,炊事锅(13)底部的水中装有4米长的蛇形管做热交换器(9),锅外有进油口与出油口,分别由连通管与贮热罐(5)及集热管(1)相连接。经集热器(2)吸收的太阳热能不断给棉籽油加热,由贮热罐流出的高温热油当流过炊事锅(13)的蛇形管中,即将本身携带的热直接传导给锅内盛水,供炊事用热,当煮米饭或面条时,利用针孔筛形煮饭器。(“高效、贮热、自动跟踪太阳灶”说明书第1页第20行至25行,第2页第16行至23行)。这种炊事锅的优点是热交换器直接置于锅内水中,热性能较好。其不足之处是:1.贮热罐的高温油须通过连通管才能进入热交换器,热损大;2.锅无保温层热损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设计一种结构紧凑、热损小、热性能优良的太阳热煲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是:锅外面有锅壳,锅与锅壳之间构成贮热器、热交换器及膨胀箱,锅壳外面有保温套,锅壳开有传热工质进口、出口,分别与传热工质进、出管路相连,锅壳上部接有排气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3-1是锅盖,3-2是锅,3-3是锅壳,3-4是传热工质,3-5是保温套外壳,3-6是保温层,保温套外壳与保温层构成了保温套。3-7是传热工质出口,3-8是传热工质进口,3-9是排气管。太阳集热器不断给传热工质加热并贮存在锅与锅壳之间,需做饭时,高温工质将其携带的热传给锅,进行炊事,如煮饭、蒸馍、炖菜等。传热工质热胀后,空气由排气管排出,由此可见贮热、热交换、炊事及热膨胀排气均在锅中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集贮热器、热交换器、热膨胀箱及炊具于一体,结构紧凑,热性能良好。
为使保温性能更加良好,可在锅盖上加一个保温罩盖,保温罩盖由罩和罩壳组成,罩与罩壳之间有保温层,如图4所示,4-1是罩,4-2是保温层,4-3是罩壳,4-4是锅盖,4-5是锅,4-6是锅壳,4-7是传热工质,4-8是保温套外壳,4-9保温层,4-10是传热工质出口,4-11是传热工质进口,4-12是排气管。
为加大热容量,锅壳顶部可横向向外凸与锅构成环型热膨胀箱,热膨胀箱上接排气管,如图5所示,5-1是罩,5-2是保温层,5-3是罩壳,5-4是锅盖,5-5是锅,5-6是锅壳,5-7是传热工质,5-8是保温套外壳,5-9是保温层,5-10是传热工质出口,5-11是传热工质进口,5-12是环型热膨胀箱,5-13是排气管。
当然还可在排气管上接一外膨胀箱使用,如图6所示,6-1是罩,6-2是保温层,6-3是罩壳,6-4是锅盖,6-5是锅,6-6是锅壳,6-7是传热工质,6-8是保温套外壳,6-9是保温层,6-10是传热工质出口,6-11是传热工质进口,6-12是排气管,6-13是外膨胀箱。
附图说明
图1是“高效、贮热、自动跟踪太阳灶”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效、贮热、自动跟踪太阳灶”炊事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具有保温罩盖的紧凑式太阳热煲锅。
图5是具有环型热膨胀箱的紧凑式太阳热煲锅。
图6是具有外膨胀箱的紧凑式太阳热煲锅。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80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