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翼式井管无效
申请号: | 00257419.5 | 申请日: | 200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4531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0 |
发明(设计)人: | 于德祥;史仲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亚洲金属杆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43/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增俊 |
地址: | 300384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翼式井管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刚性管,尤其是一种井管。
井管是用于从地层下抽取甜水的管段组合,它包括位于上层的大径封闭管、下层的小径封闭管和滤水管,以及连接大径封闭管和小径封闭管或滤水管的变径管。常见的井管各管段为圆形管壁,相互采用螺纹连接或焊接。
由于钻井井偏存在,滤水管与井壁一侧出现紧贴的现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因紧贴侧缺少填料而破坏了滤水管周围填料的完整性,地层砂将从该侧滤孔进入井管,轻则出现混水现象,重则造成淤井而严重影响出水量。
“一种深水井管”(专利号ZL992144452.3)提出了对称多边形管壁的深水井管结构,使得滤水管与井壁成为点接触,对于维护填料的完整性具有积极作用,但仍存在点接触部位及附近的填料不够充实的缺陷而影响水质,此外该结构仍需要在滤水管表面缠绕固定间隔小于1mm的铁丝网,以阻止地层细砂进入滤孔,加工较为繁琐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铁丝网而使加工过程减化、并可彻底克服因井偏使滤水管与井壁一侧紧贴的弊病的翼式水管。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滤水管的各滤孔覆盖有由两端与滤水管管体相固定的挡板构成的鱼鳞翼,管体同一区段设有至少由4个轴向撑板对称固定构成的脊翼。
所说的大径封闭管、小径封闭管、滤水管和变径管各管体的上端对称设有倒勾状的耳翼。
所说的大径封闭管、小径封闭管、滤水管和变径管的截面形状是圆形、方形和等边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在脊翼作用下,可保证滤水管处于井壁中心部位,从而使砾料均匀完整地填充在滤水管周围,从根本上解决了混水和淤井现象。同时鱼鳞翼的作用可取代铁丝网,而加工过程可大为减化,可充分保证滤水孔间隙量的准确和稳定。
下面以实施例及其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1滤水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2图1A-A视图。
附图3图1的I部放大图。
附图4图1B-B视图。
附图5图4C向局部放大图。
附图6图5D-D视图。
附图7图1Ⅱ部放大图。
图1所示的滤水管通身黑色表示其管体1密布滤孔及其挡板,具体结构参见图4、5、6,图5是分段纵向排列于管体的各挡板5示意图,各挡板覆盖同样纵向排列的长孔状的滤孔4,如图4中局部放大图所示。挡板5的两端与管体1相固定,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滤孔及挡板经冲压一次成形而得,挡板的内平面与管体表面距离为1mm,可有效阻地层砂进入滤孔。本实用新型密布的挡板状如鱼鳞故称鱼鳞翼。
滤水管的管体1在同区段对称固定有由4个轴向撑板6构成的脊翼,如图4所示。图1实施例的滤水管在等间隔的四个区段共设4组脊翼。本实施例的滤水管为圆形管壁,方形或等边多边形的管壁,同样能设置脊翼。
图1、2中滤水管的上端对称设有如图3所示的倒勾状的耳翼3,大径封闭管、小径封闭管及变径管各管体的上端也设有该耳翼,位置和形状与图3相同。耳翼的作用是用于吊装和通过插入耳翼倒勾中的撑杆,使管体悬置于井口。两耳翼中的撑杆可一端连接呈叉状而便于操作。图1以及图3、图7示出了分别设在管体上、下端口外沿的上卡圈2和下卡圈7,其作用是便于相衔接的管体焊接固定,大、小径封闭管、变径管均设有相同结构的上、下卡圈,该卡圈同于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亚洲金属杆塔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亚洲金属杆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74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