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工具无效
申请号: | 00255080.6 | 申请日: | 200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4447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9 |
发明(设计)人: | 吴丽珠;吕木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丽珠 |
主分类号: | B25B7/00 | 分类号: | B25B7/00;B25B13/00;B25G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明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具。
手工具在日常生活运用相当频繁,比如开口扳手、活动开口扳手等,其都是以金属材料直接成型而成,但是,金属制造的手工具使用日久会产生以下缺点:
1.手工具为金属材料制成,如果材料是铁,因铁的比重为7.8,会增加用户握持时的负担,使操作过程更加费力。
2.铁制手柄易生锈,造成握持不舒适的缺点。
3.手工具材料特性脆度大而弹性差,而且手工具重量重,在反覆操作之下,手臂的振动力无法获得缓冲,故在操作过后,用户的手臂及其关节容易感到不舒服。
4.由于手工具是由金属材料制成,本身具有导电性,当握持手柄部位时,倘手部流汗沾水气,又不慎接触电力,很容易发生电击意外。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以金属构成的手工具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轻、使用便利的手工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手工具,其中它包括:
一外露基体,该外露基体设于手工具外缘而与工件直接接触的位置,
由复合材料制成、设计成手工具手柄的一层以上的包覆体,该包覆体包覆固定在外露基体的外周侧,并保持外露基体与工件接触该面相邻的外缘呈裸露状态。
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各项优点:
1.握持相当轻便:由于碳纤维的比重很轻,约1.4,玻璃纤维约1.8,二者均较铁的7.8比重值减少很多,可想而知,手柄握持的重量大幅降低,能够使握持更为轻便,施力较为舒适,相对大量减少携带手工具的重量,携带便利轻松。
2.包覆体具有良好绝缘性,因此不会发生电击方面的意外。
3.依本实用新型制造出的手工具,因以包覆体为主要架构,包覆体具有高强度、高刚性、轻量化等特性,使手工具的强度高、重量轻,而且包覆体经加压加热以后与外露基体结合成一体,手工具咬合工件的位置仍是金属材料的外露基体构成,所以仍不失去金属材料本身耐磨的韧性,维持手工具的基本用途与功能,就能大幅提升整个手工具强度,增强耐用性。
4.包覆体具有耐酸硷性、耐腐蚀性,外层不会生锈,遇到酸硷环境也不会破坏表面。
5.包覆体具有良好的隔热性,不会因为处于高温工作环境而轻易传导热度,确保手部的握持仍然舒适。
6.包覆体具有良好的弹性,在操作过程对手部生成的振动力将能被减缓,提供一适度的避震性,使手部握持的触感佳。
7.包覆体在预浸树脂时,可以加入色料而变化颜色,或是在包覆体表面印刷彩色的文字、商标图案,让手工具的表面更多元化。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以活动扳手作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以活动扳手作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以活动扳手作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以管钳作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以管钳作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以梅花扳手作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以梅花扳手作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以活动扳手作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以钳子作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以槌子作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手工具10的具体结构,其结构主要包括与工件接触的金属基体14、以及构成其他部位的包覆体12,该包覆体12是由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所构成,由于金属基体14的硬度较高,可保有其应有的强度,而其他如柄部等部位则由于是由质轻的复合材料所构成,故可大幅降低手工具的重量。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成以及特点,而应用于各种不同型态的手工具时的细部结构则在以下进行描述。
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2所示,其所显示的手工具10为活动扳手,主要包括:
一外露基体14,由合金钢等金属材料制成,设制在手工具10外缘,用来和工件直接接触,外露基体14分别形成能够咬合夹住工件的固定咬嘴141、与活动咬嘴142,其中,活动咬嘴142下端被一金属制成的调整轮16啮合而能活动,另两咬嘴141、142相异的外侧缘上,沿着轮廓各形成一道凹入状的嵌槽15,以成型包覆体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丽珠,未经吴丽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50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端子密封结构
- 下一篇:电动机负荷匹配节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