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防空气污染的输液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00253918.7 | 申请日: | 2000-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4426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民 |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6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污染 输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特别是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及病菌进入血液的输液装置。
在中国,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输液装置,是将装有待输液体的玻璃瓶倒置,经向下的软胶瓶塞分别刺入导液管和进气管。进气管的另一端经可弯曲的软管置于高出输液瓶液面的空气中;导液管的另一端与刺入人体的注射针头相连;利用液面高度差产生的压力将药液输入人体。
国内流行的这种操作程序,使得外界空气容易通过进气管直接进入输液瓶,形成发散的空气气泡,再透过药液,上升到倒置的输液瓶瓶底后,填补瓶内因液体输出而产生的负压,使药液经导液管输入人体。
现有技术存在的明显缺点和严重问题是:未经净化的外界(室内)空气以气泡的形式在透过药液时,会使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及对人体有害物溶入药液,并变成被污染且得不到重新消毒的药液,而将这种已夹杂菌毒的药液再输入人体,就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引发新的疾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洁净输液装置的新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防空气污染的输液装置,包括进气管、输液管、输液瓶,进气管与输液管通过瓶塞连通瓶腔,在输液瓶内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一端外接进气管,另一端直抵输液瓶底。可以在进气管路中设置空气滤清器,或空气消毒器,对通过进气管的空气进行净化。在一般的输液瓶中,空气滤清器和空气消毒器也可以是具有消毒作用的过滤膜。在瓶腔内设置的导气管可以是一根连通进气管的穿刺或注射用长针头,其长度可足以使其出气的末端直插输液瓶底。为隔离药液与空气的接触,在输液瓶底还可以预设一层可以减少或隔绝空气的漂浮活动隔膜。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实质性特点是在输液瓶腔内设置导气管,用来隔离瓶内的药液与进入药瓶的外界空气,避免空气气泡在药液中穿行,进而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或菌毒溶入药液。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质性特点是在进气管中设有空气过滤膜,将空气中有害物质过滤在外,防止其进入输液瓶内。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质性特点是在输液瓶底部预设置有可以在药液上漂浮的空气隔膜,导气管穿过该隔膜外侧,使通过导气管进入瓶腔内的外界空气与药液被该隔膜隔断。
本实用新型的进步在于通过前述的技术措施使进入输液瓶的空气净化;或隔断进入输液瓶内的空气与药液的接触,避免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溶入药液。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附图所示:
图1是现有技术的输液装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洁净输液装置。
图中标号表示:
1、输液瓶,2、进气管,3、输液管,4、导气管,5、空气过滤膜,6、可在药液上漂浮的空气隔断膜,7、进气卡夹。
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输液瓶中进气管2与输液管3都是通过瓶塞直接连通输液瓶1的瓶腔。空气在通过药液时气泡穿过药液。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实质性区别之处在于,瓶腔内设有导气管4,其一端与进气管2连通,另一端直抵倒置的瓶底、并与药液不接触;在进气管路中还可以设置空气过滤膜5,对进气加以过滤;在输液瓶1瓶腔的底部设置可以浮在药液表面的空气隔断膜6,导气管4的出气端可以刺穿隔断膜6。本实用新型的导气管4可以是与进气管连通的注射用或穿刺用的长针。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导气管4采用长针,通过瓶塞直接刺入输液瓶1的瓶底,并刺穿隔断膜6,将输液瓶1倒置,将进气管2的进气端放置在高于输液瓶底的输液架上,在进气管上放好进气卡夹7调好输液速度。空气进入进气管后先经过滤膜5净化,在经过长针进入与药液隔断的隔断膜6的另一侧,隔断膜6漂浮在药液上隔断空气与药液的接触,隔断膜的膜面上预先设有一个穿孔,导气管4可以从中穿过。
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输液过程中,药液与外界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的问题,能有效地避免药液被空气中有害物质污染,提高药液的抗菌力、杀伤力和治疗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民,未经王永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39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