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型、超薄型铜管铝片对流散热器无效
申请号: | 00251090.1 | 申请日: | 200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4506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耀;蓝家铭;呼玉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光耀;蓝家铭;呼玉楼 |
主分类号: | F28F1/30 | 分类号: | F28F1/30;F28F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0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型 超薄型 铜管 对流 散热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型、超薄型铜管铝片对流采暖散热器。
目前,已知的铜管铝片对流散热器均由铜管作主散热管,将多个铝片串接在主散热管上。钢制外罩多为120~140mm,外型尺寸厚占用居室面积大。主散热管有4根装、2根装,2根装管径一般为Φ28mm。且普遍存在管接头与主散热管联接机械强度差,散热器外罩不加后备板影响散热效果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现代居室要求的薄型、超薄型铜管铝片对流采暖散热器。该设计不仅提高了散热器外观质量,而且使散热器机械强度高、热工性能好,使散热器的运行安全性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该设计突出了散热器的装饰性;采用薄型设计,厚度仅为82~103mm,上通风孔板采用翻边拉深工艺既美观大方,又提高了通透性,通风孔面积与总面积之比超过68%;前罩板设计四条横向凹槽,使外型美观线条流畅增强了整体钢性;外罩外角采用圆角设计,可防止意外伤害;散热器进出口管接头采用黄铜管制作,既美观又防腐。
(2),为便于安装,两侧均设有管接头出孔,生产装配时不接管一侧,内装加固板将出孔封闭。
(3),散热器后部设计有后背板其与前罩板、上通风孔板、侧板组合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矩形导流罩。减少了空气流动的阻力,增加了散热量。
(4),散热器上、下两根主散热管采用一根紫铜管折弯成型,上下管之间无接头,提高了可靠性,黄铜管接头用焊接方法与主散热管联结,用两套螺母将散热体固定在外罩上。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加上高质量塑料喷涂,不仅使产品外型高雅,同时提高了散热器的热工性能和产品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外型图。
图2是散热器正、俯、左三个方向视图。
图3是主散热体图。
图中1.通风孔板2.前罩板3.侧板4.进水口管接头5.出水口管接头6.托板7.散热肋片8.主散热管9.后背板10.进水口管接头螺母组11.出水口管接头螺母组12.主加固板13.付加固板(带卡子)。
在图1中,散热器箱体前罩板2按比例设计四条横向凹槽,其与通风孔板1,侧板3组焊成型再与后背板9通过螺钉联结,使箱体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导流罩,其厚度仅为82~103mm。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主散热体进出口侧,通过主加固板12定位,用进水口管接头螺母10和出水口管接头螺母11将主散热体紧固在一端侧板上,主散热体弯管侧通过与带卡子的付加固板13用螺钉联结在一起,并将付加固板13连同主散热体一起固定在另一端侧板上。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主散热体是将多个铝制散热肋片7和两件托板6串接在U型主散热管8上涨挤成型,再把进水管接头4与出水管接头5焊接在主散热管8上,制成主散热体。主散热管用一根紫铜管折弯成型,中间无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光耀;蓝家铭;呼玉楼,未经李光耀;蓝家铭;呼玉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10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底管线水下维修用筒型基础干式工作仓
- 下一篇:网状陶瓷蓄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