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集棉机的排尘风箱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0249151.6 | 申请日: | 200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418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祺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祺田 |
主分类号: | D01G9/08 | 分类号: | D01G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费开逵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集棉机 风箱 改进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简易集棉机,尤其是简易集棉机的排尘风箱的改进结构。
在传统的纺纱工程中,有关原料传输的机具设备以凝棉机(Condenser)使用最为普遍,而此种机具的结构设计特点是利用尘笼的后部设置风车,利用风车所产生的吸力,使原料受吸而附着在尘笼的表面,并凭借尘笼网孔状的设计,使原料中的短纤和杂质能自动地由尘笼网孔中被吸除,所以能产生所希望的输送与除尘、除杂效用。
但此种凝棉机在使用中若遇棉量较大或调整失当时,则极易发生卡棉情况,不但直接影响到整体一贯化产业机具的运转效率和产能,也造成工作人员的困扰以及故障排除的费力与费时。
因此,近来产业界在从事纺化纤时,由于化纤较无杂质与尘污的困扰,所以均改用螺旋头式简易集棉机来处理,此种螺旋头式简易集棉机具有构造简单、成本低、安装容易、以及不卡棉的效益;而在此种已知的传统螺旋头式简易集棉机的设计上,是将送棉风车设置在滤笼的前面,利用滤笼截面镂空面积大于送棉风管截面积的设计,而防止滤笼网体上网孔的排风不良情况。
但由于滤笼截面镂空面积大于送棉风管的截面积,风车在送棉风管中的送棉气流的风速与风压在送入螺旋头螺旋风腔及滤笼内时,即因空间面积的扩大而产生扩散失压状态,导致风速与风压的聚降,虽仍是正压,但因压力不大而无法符合原棉所需的真正排尘要求,所以相关产业界在纺原棉时,仍较少选用此种螺旋头式简易集棉机。
本发明人前曾就螺旋头式简易集棉机不适原棉处理的问题而改进设计出「增压式简易集棉机」经审核准予实用新型专利第99239667.0号,于该先前创作中系有效解决送棉风管中送棉气流的风速与风压在进入螺旋头螺旋风腔及滤笼中的失速与失压状况,凭借该先前设计改进,得使送棉气流进入螺旋风腔后,其气流压力与气流速度不致因空间的加大而降压、降速,进而能产生理想的风压与风速向下螺旋传输,达到优异且迅速的除尘、除杂质、除短纤的效果。
而在上述本案设计人之先前设计中有关滤笼所滤出的尘埃与杂质、短纤,是在集棉机的排尘箱中凭借送棉气流的排放而由排尘箱的排尘口排出,经送至中央集尘室予以集尘处理;因此在处理尘埃、杂质以及短纤较多的原料(如原棉)时,其滤笼滤出的尘埃、杂质、短纤在排尘箱中是仅借助原送棉气流分散后的气流将其排挤出排尘箱外,所以在排尘效果上较不积极,且效益上较不完全与迅速,而易在排尘箱中产生残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简易集棉机的排尘箱排尘问题予以改进设计,提供一种能迅速排尘,确保排尘箱清洁、不影响集棉机的送棉、滤棉及集棉产效的简易集棉机的排尘风箱的改进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简易集棉机的排尘风箱改进结构,在排尘风箱的上下壁对应设置有入料口及出料口,在入料口与出料口间则设置滤笼,滤笼上端接设于螺旋头,而螺旋头的螺旋风腔与滤笼内部相通;其中该排尘风箱的一侧箱壁设制一贯穿排尘口供排尘风车抽出排尘风箱内经滤笼所滤出的杂尘与短纤,另侧箱壁则设一可启闭的检视窗;其特点是:
排尘风箱一侧箱壁设制一贯穿排尘口,该排尘口外部设有一排尘风车;而排尘风箱所设滤笼与排尘口之间,则设有一导流板11,该导流板上下端是固定在排尘风箱的上下内壁,而导流板两侧边则与排尘风箱的左右内壁距离-设定镂定间距;
排尘风箱非设置排尘口的另一侧内壁的至少一个或两个内端角与滤笼间设有导流板12,该导流板的上端及左右两侧边是固定在排尘风箱的上、左、右内壁,但导流板的下端则距离排尘风箱的下内壁为一镂空的通口;另在导流板12与内端角间的排尘风箱上壁面设有风量调节口。
该导流板11两侧边可分别组装一可调整左右位移的流速调节板。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当送棉气流所传送的原料多寡互异时,送棉气流的流速与风压均会产生数值变化,该数值变化则直接影响排尘风箱中排尘气流的对流状况,因此,当送棉气流与排尘气流对流因传送原料的多寡而变化时,对流差异的变化即会自动由风量调节口13吸入所须补充的差值,达到自动调节对流的效能。
2、当外部气流经风量调节口13吸入时,是由导流板12下端通口14进入排尘风箱1内,利用导流板12能有效区隔及缓冲外部吸入的自动调节气流与送棉气流在排尘风箱中的汇流冲击,并防止调节气流对滤笼内原料的送棉、滤棉与集棉的干扰。
3、排尘口101与滤笼4间所设导流板12是能有效避免排尘风车10直接吸入送料螺旋气流而造成气流偏向使原料附着在滤笼上的问题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祺田,未经张祺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91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