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材端头缩孔机构无效
申请号: | 00248982.1 | 申请日: | 200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4591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14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成;宋宝阳;刘春伟;李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D41/04 | 分类号: | B21D41/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锦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玉仁 |
地址: | 130011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材 端头 缩孔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精密成形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管材端头缩孔机构。
目前管材端头缩孔在成形过程中管材一般是靠外力强制定位,由于管材外径有误差,不可能实现管材中心和凹模中心一致,所以其定位精度较低,从而影响其成形精度和缩孔质量。另外由于不易实现自动退料,因而生产效率也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定心、自动退件、精度高、效率高的管材端头缩孔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除了缩孔凹模外,还有一个浮动芯轴,其外径与缩孔内径基本相同。芯轴中心有一个通孔,左右两端各有一个窝座,左窝座内装有限位拉杆,芯轴靠限位拉杆与油缸滑块连接;右窝座内装有复位弹簧。为了保证工件在缩孔成形过程中的尺寸精度,防止工件因摩擦力不均产生偏斜,在凹模底部有若干个凸台,在缩孔完毕时,工件缩孔端部正好顶在凸台上。为了能自动退件,在芯轴外套有退件器,在退件器与凹模底部凸台相对应位置上开有若干个缺口。
采用上述结构后,工件在进入凹模过程中可自动导正、定位,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同时由于芯轴可浮动,工件随芯轴同步运动,消除了工件与芯轴间的摩擦力,再加上凹模底部凸台的限位作用,避免了工件被压堆、端部呈喇叭口及工件发生偏斜的现象,大大的提高了成形精度。另外,管件成形后,在回程过程中,通过退件器将工件从凹模及芯轴上自动退下,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凹模正视图,图3是A-A剖视图,图4是退件器正视图,图5是B-B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定位支架1、凹模2、限位拉杆3、油缸滑块4、芯轴5、复位弹簧6、档板7、退件器8、垫块9、油缸体10等组成。凹模2固定在油缸滑块4上,芯轴5中心有一通孔,左右两端各有一个窝座。限位拉杆3穿过左窝座将芯轴连在油缸滑块4上,由于限位拉杆头与窝座底面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芯轴5可沿水平方向移动。芯轴右窝座内装复位弹簧6,当芯轴5处于自由状态时,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将芯轴顶面顶出凹模口并靠限位拉杆3限位,使芯轴5处于浮动状态。退件器8套在芯轴5上,并通过档板7和垫块9一起固定在油缸体10上。
如图2、图3所示,在凹模2底部有4个凸台C。退件器8套在芯轴5上。如图4、图5所示,在退件器8上与凹模2底部凸台相对应位置处开有4个缺口,工作时,套在芯轴5外的凹模2就可以沿轴向自由运动。定位支架1的作用是托住工件并初定位。
工作时,首先将管材(工件)放在定位支架1上,油缸滑块4带动凹模2向前运动,管材(工件)顺凹模口进入芯轴5与凹模2的间隙进行缩孔,凹模2继续向前运动,工件缩孔部分包在芯轴5上并压缩复位弹簧6,缩口端部顶在凹模底部凸台C上。工作行程完毕后凹模2与芯轴5后退,工件缩孔的端面档在退件器上,凹模2与芯轴5继续后退直至凹模口及芯轴5脱离工件为止,芯轴5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未经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89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座便器水箱控制装置
- 下一篇:车辆防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