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防车水雾水幕自动防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48327.0 | 申请日: | 200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446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29 |
发明(设计)人: | 郭正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德防火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9/00 | 分类号: | A62C39/00;A62C27/00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防车 水雾 水幕 自动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车的自卫防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消防车本身的特性来达到由自身喷出水雾水幕以自卫防护的消防车自卫防护装置。
众所周知,消防车在石化工厂中扮演极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高度危险的作业区发生火灾时。各石化工厂的消防车是最先能够到达火场的救火先锋,虽然石化工厂的消防设备都按标准设置完善,但是固定式的消防设备还是无法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因此消防车是可弥补上述消防设备的不足,以最接近火场深入火源区,配合训练有素的消防人员将车载的各种化学干粉、泡沫灭火剂,经由投射的水带瞄子或喷枪,喷射于火源,达到及时而且有效的扑灭火源。
然而,一般消防车车载的化学干粉、泡沫原液经由水带瞄子或喷枪的喷射距离有限,而消防车本身又无法太靠近火场,常有望火兴叹或消防队员冒险接近火场救火情景,终归是由于消防车本身无类似消防队员防火衣的防卫设备的原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车的水雾水幕自卫防护装置,使消防车本身能够接近火场达到及时有效地扑灭火源,同时并能确保车上的消防设备安全及保护消防操控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消防车水雾水幕自动防护装置,其中,所述消防车储水槽内的出水管端衔接一主管道,并在所述主管道另一端分散设置三具分别控制衔接到消防车前面左、右侧面三管件水流量的控制阀,所述管件上各别设有数个均具有旋转角度功能的喷嘴,所述喷嘴为扇状口。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其扇状喷嘴可向外喷射出扇形水雾,从而将消防车及操控人员包着,有效地降低火场温度,其保障了接近火场的消防车设备及人员的安全。该水雾水幕自卫防护装置是提供消防车接近火场以防卫自身设备安全及保护操控人员安全的最佳手段,并能发挥车载消防设备的有效投射能力以扑灭火源。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在于,其设在消防车上,在使用时,消防人员及消防车能够接近火源,并安全可靠地扑灭火源。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消防车管路及设备配置图暨本实用新型的管路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喷嘴结构实施例剖视图;
图3a、图3b及图3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视图;
图3d为本实用新型喷出的水幕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图。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消防车管路及设备配置图暨本实用新型的管路配置图。由图式显示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设置在消防车危险度较高处上,即消防车的引擎室前面及供消防操控人员的操控左右侧面处等三边面,利用消防车上的储水槽A内出水管a衔接出一主管道1,故主管道1另一端分散设有三具控制水阀2、3、4,由该三具控制水阀2、3、4分别控制消防车前、左、右面上的管件20、30、40内水流量,而前、左、右面的管件20、30、40上设有多个具有扇形喷口的喷嘴5、6、7及供调整角度用的握把200、300、400(见图2),其调整喷嘴5、6、7角度,是利用接头8上的固定螺杆80松紧管件20、30、40后,又由握把200、300、400直接旋转该管件20、30、40,如附图2所示,不但通过由喷嘴5、6、7本身作360度调整角度,而且由其扇形的嘴口,使其射出的水成扇状水幕,更可通过接头8上的固定螺杆80一起调整管件20、30、40等,使在不同的火场时,可依规定需要作最适当的调整角度,将消防车及操控人员包着,达到有效降低火场温度,同时防卫消防车本身设备及人员的安全。如图3a~图4所示。
由以上所揭露可得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提供一种消防车的水雾水幕自卫防护装置,特别是不破坏或改造消防车原有消防设备的情况下,以最经济的手段来达到水雾水幕自卫防护消防车及操作人员安全为目的的装置,不仅能迅速降低火场周遭温度有效控制火源蔓延,而且能使消防车更接近火源有效发挥扑灭火源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德防火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正德防火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83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