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脑散热用挠性风道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42941.1 | 申请日: | 200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4381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嘉豪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史欣耕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脑 散热 用挠性 风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散热装置。
现有散热器有两大主流:一是使用散热岐片,其有厚重的基部,有许多岐片突升在空间,但仅以基部导热与岐片散热,均温效用无法增加;另一是热管型,有热管,搭配散热片,传热限于热管本身,过热或歪斜,会减弱效果。二种都是直接设于主机板上方并以风扇排热,但由于热量累积于整个机体,需更大的风扇,相对对中央处理器的散热组所需体积和重量增大,散热性不稳、效率差,易影响主机,噪音亦因此增加,由此,内部开放式散热结构,解决了中央处理器本身的散热,却使整机散热不佳,对笔记本电脑更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佳的电脑散热用挠性风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脑散热用挠性风道装置,其包括:入风管、出风管,其特征是:该一端接设于电脑机壳一进风口处,另端接至电脑主热源的入风管为挠性结构,该入风管经由另一挠性结构的出风管相连接,并设有出风口。
上述设计,利用可任意弯曲的挠性入风管、出风管,将电脑热风处的热量,引至出风口排出;据试验达到了较佳的电脑散热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实施例再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入风管2、出风管3,其特征是:该一端接设于电脑机壳1一进风口21处,另端接至电脑主热源10的入风管2为挠性结构,该入风管2经由另一挠性结构的出风管3相连接,并设有出风口31。其中,该出风口31设于机壳1;其中,该出风口3位于电源供应器4,其中,于入风管2内设有至少一风扇22,其中,于出风管3中至少设有一风扇32,其中,该进风口21位于热源10下方处,出风口31设于上方,热源10设于中间位置,适用热空气上升的自动导引,以促进自然时流,其中,于挠性风管中,隔设有所需的硬质管,这样,使风道的布设既可以利用弹性的软管,视需要任意弯折,又可以利用硬质管的一定的刚性设置风扇等。其中,风管为接于热源10的散热器上。其中,风管的材料为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制成,以减少风管与机壳内部的热交换。
其中,图1说明,热源10位置在中间,热空气上升排出,反向由入风管2处引入气流至散热组件11处,产生循环流动,而入风管2一端套在散热组件11一端,出风管3一端套在散热组件11另一端,出风口31与机壳1相连。
其中,图2说明,风扇32不一定设在风口处,可以在风道的任意处,或是在散热组件上。风扇32可以是离心式,轴流式或混合式。
其中,图3说明,出风管3出口接至电源供应器4内端,利用风扇41,也可形成一循环,无需增设风扇,引入冷空气,电源供应器4处,冷却效果更好,噪音减小。
其中,图4说明,设有双出风管3、33,入风管2至散热组件11处设入风扇22,由入风口21吸入空气,将热风由出风口31、34排出,可快速散热。风管2、3或33中至少设一风扇,进风口21亦可位于主要热源10,如中央处理器CPU的下方,更能促进自然对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嘉豪,未经李嘉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29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击式破碎机击碎板架的支撑机构
- 下一篇:车辆LED动态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