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充电便携式电钻无效
申请号: | 00240300.5 | 申请日: | 200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512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颖 |
主分类号: | B23B45/02 | 分类号: | B23B45/02 |
代理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燕玲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充电 便携式 电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五金工具,特别是一种直流充电便携式电钻。
现有的直流充电便携式电钻,其电池包与旋转尾座之间一般采用沿纵向进行垂直上下安装的结构,其存在的缺点是电钻在工作过程中电池包与电钻大身尾座之间较易松动,甚至脱落,这不仅影响电钻的正常使用,而且还会脱落掉下砸伤操作人员,其安全可靠性较差;另外,电池包与电钻大身尾座之间的松动还会使电池包导电片与电池包接插片之间接触不良,以致其接触电阻增大,接触片部位易发热,从而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确保电池包与电钻大身尾座之间能牢靠安装,不易松动脱落的直流充电便携式电钻。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包括有大身(1)、旋转尾座(2)、电池包(3),其中大身(1)与旋转尾座(2)连接,旋转尾座(2)置于电池包(3)上,且旋转尾座(2)与电池包(3)通过水平插卡装置连接。
上述水平插卡装置包括有锁定扣板(4、4′)、弹片(5、5′)、插接块(6、6′、7、7′),其中插接块(6、6′、7、7′)分别装设在电池包(3)的顶端两侧,锁定扣板(4、4′)的上部分别置于插接块(6、6′)及插接块(7、7′)之间,下部装设在电池包(3)的壳体上,弹片(5、5′)分别置于锁定扣板(4、4′)的旁侧,并与之触接,旋转尾座(2)设有与插接块(6、6′、7、7′)相对应的插接槽(8、8′),并设有与锁定扣板(4、4′)相对应的锁定槽(9、9′)。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电池包(3)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1中旋转尾座(2)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仰视图;
图7为图5的剖视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后的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大身(1)、旋转尾座(2)、电池包(3),其中大身(1)与旋转尾座(2)连接,旋转尾座(2)置于电池包(3)上,且旋转尾座(2)与电池包(3)通过水平插卡装置连接。上述水平插卡装置包括有锁定扣板(4)、弹片(5、5′)插接块(6、6′、7、7′),插接块(6、6′、7、7′)分别装设在电池包(3)的顶端两侧,锁定扣板(4、4′)的上部分别置于插接块(6、6′)及插接块(7、7′)之间,下部装设在电池包(3)的壳体上,弹片(5、5′)分别置于锁定扣板(4、4′)的旁侧,并与之触接,旋转尾座(2)设有与插接块(6、6′、7、7′)相对应的插接槽(8、8′),并设有与锁定扣板(4、4′)相对应的锁定槽(9、9′)。为加工方便,上述锁定槽(9、9′)可分别做出在固装于旋转尾座(2)的定位板(10、10′)上。上述电池包(3)的顶端设有电池包接插片(11、11′),旋转尾座(2)相应设有电池包导电夹(16、16′)。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此外,为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要,使该水平插卡装置更灵活多变,上述锁定扣板(4、4′)、弹片(5、5′)、插接块(6、6′、7、7′)可设置在旋转尾座(2)上,而插接槽(8、8′)、锁定槽(9、9′)、定位板(10、10′)则可相应设置在电池包(3)上。
为增大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上述旋转尾座(2)的上部还设有旋转装置,其包括有定位环(12)、旋转件(13)、定位弹簧(14)、定位球(15),其中旋转件(13)内设有长圆柱形孔,定位弹簧(14)置于长圆柱形孔内,定位球(15)与定位弹簧(14)触接,并置于长圆柱形孔的孔口端,定位环(12)固装在大身(1)上,其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凸台(12′、12"),定位环(12)套置在旋转件(13)的外侧,彼此间可作相对转动,且定位环(12)在定位凸台(12′、12″)的位置上设有与定位球(15)相对应的定位球面(12A、12B)。为使电池包的旋转范围控制在不超过180°,以使其既满足工作需要,又不影响导线的连接,上述旋转件(13)的顶端还设有定位凸缘(13′),大身(1)上相应设有定位半圆环(1′),如图7、图8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颖,未经陈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03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池栓式阀门
- 下一篇:行程大、使用舒适的动力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