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筒式塑料蓄电池无效
申请号: | 00238475.2 | 申请日: | 200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288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军;吴攀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爱军;吴攀枫 |
主分类号: | H01M10/06 | 分类号: | H01M10/06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法律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46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筒式 塑料 蓄电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具体地说是一种连筒式塑料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的用途很广,但极板的抗腐蚀性一直没有彻底解决。中国专利95233119.5公开了一种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该电池为密封结构,自身防护性能好,免去了常维护的麻烦,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蓄电池,但它的板栅仍然采用铅合金材料制作,而且容量较小,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内部结构与电池的充、放电特性有特定的限度,常因板栅腐蚀造成活性物质脱落,导致使用寿命终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轻、无污染、全免维护、性能稳定、寿命长的连筒式塑料蓄电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连简式塑料电池包括外壳、盖板、正负极柱、正负极板栅、正负极活性物质、电解液、正负极隔板、贮液装置、汇流排、端子,电池结构中心位置为贮液装置,从贮液装置向外依次排列几个至数个连筒式单格,单格的结构按正极隔板、正极板栅、正极活性物质、正极隔板、电解液、负极隔板、负极板栅、负极活性物质、负极隔板依次排列组成,正负板栅材料为复合导电塑料,正负极出口处有吸液装置,吸液装置直接通入贮液装置,各单格上部有安全阀。
如上所述的塑料蓄电池,关键在于彻底改变正负极板栅的材料,采用复合导电塑料,不但重量减轻,而且克服了板栅腐蚀造成的活性物质脱落导致电池寿命终止。板栅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够支持活性物质牢固地粘附在板栅格子上,取代了传统的铅合金材料,能够保证活性物质参加化学反应,使活性物质在极板各处分布均匀,极板各处的电流分布一致,从而达到电池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如上所述的塑料蓄电池,其安全阀是控制内部压力的,正常使用过程中,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分别被正负极出口处的吸液装置吸收,然后自动输送到内部的贮液装置,以防止电池极板的氧化、缺水而造成容量下降,使电池内的有害气体不能向外排放,电池无污染。
如上所述的塑料蓄电池,使用圆筒式正负极板,极板的分布由里向外,直径由小到大,双极耳连接,缩短电流流程,减小电池内阻,降低电压损失,增大电池容量。
如上所述的塑料蓄电池,使用含酸极低的电解液(质),这种电解液成糊状,加入电池后,瞬时即在极板周围形成胶状保护层,可防止活性物质脱落,环境温度适用性强,可在-40℃-70℃条件下正常工作,终身不调拭比重。
如上所述的塑料蓄电池,外形为长方体,单格为连筒式,改变极板形状,可多层排列,多筒相连;各筒中分别装入直径不同的正负极板、隔板,采用紧装配方式,隔板为袋式,把正负极板分别装入袋中,使正负极板的活性物质不脱落和松动,从而使活性物质在原来的位置上长期工作,而不会出现电池短路现象。
如上所述的塑料蓄电池,正极隔板为涤纶隔板。负极隔板为玻璃纤维吸附隔板,在充放电条件下,正极产生的气体由负极吸收进行再化合成水,使电池内部无气体向外排出。
如上所述的塑料蓄电池,正负极板直径、面积不等,正负极板数相等,攻破了多年来负极板比正极板多一片的常规,且电流分布均匀。
如上所述的塑料蓄电池,采用全密封紧装配方式,全免维护无污染。
如上所述的塑料蓄电池,正负极板栅、端子均采用复合塑料注塑成型,工艺性强,可适用不同容量、不同形状的极板栅,采用粘合焊接方式,各部连接牢固,导电性强,适用大电流充、放电,使电池的比能量提高了30%,重量减轻了32%,寿命延长了1.5倍以上。
如上所述的塑料蓄电池,可取代传统的各种型号铅酸蓄电池,容量与体积可依据使用要求设计生产,形状可以为长方体内连筒式或裸露连筒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重量轻、能量高、寿命长、自身防护性能好、全免维护、性能稳定、无污染、用途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附图。
图1为连筒式塑料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中,1正极柱,2负极柱,3吸液装置,4安全阀,5汇流排,6内连接条,7正极塑料板栅,8负极塑料板栅,9贮液装置,10正极活性物质,11负极活性物质,12涤纶隔板,13玻璃纤维吸附隔板,14电解液,15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连筒式塑料蓄电池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电池包括正极柱1、负极柱2、外壳15,电池外形为长方体,全密封结构,电池结构中心位置为贮液装置9,贮液装置大小根据电池容量决定;从贮液装置9向外依次排列几个至数个连筒式单格,单格的结构按正极隔板12、正极塑料板栅7、正极活性物质10、正极隔板12、负极隔板13、电解液14、负极塑料板栅8、负极活性物质11、负极隔板13排列组成,正负极隔板为袋式,正负极板位于袋中;单格排列的层数与容量成正比,而且向外排列的板栅直径和隔板直径就会随之增大;正负极板数量相同;电解液为含酸极低的结晶硅电解液;吸液装置3位于正负极出口,吸液装置3为吸附性玻璃纤维套,直接通入贮液装置9;单格上部有安全阀4,安全阀4装有橡胶塞和密封安全盖,特殊情况下可自动开阀;内连接条6从正极引向负极,也可从负极引向正极,外壳与上盖采用ABS塑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爱军;吴攀枫,未经李爱军;吴攀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84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