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旋钮开关灯座无效
申请号: | 00238069.2 | 申请日: | 200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4508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大朗金准电器厂 |
主分类号: | H01R33/955 | 分类号: | H01R33/955;H01H19/1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蔚毅 |
地址: | 52378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旋钮 开关 灯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旋钮开关灯座。
在原有的旋钮开关灯座,包括外壳1,内芯2,纸质套管3,设置在内芯2中的内芯本体5,转子6,转子铜套7,金属棒8。如图1、2、3、4中所示,转子6中设有通孔,金属棒8动固定设置在该通孔14中,其端头暴露在转子的一侧,而在转子的该侧面设置有转子铜套。其缺点是:首先,由于转子尺寸有限,致使金属棒顶端与转子铜套之间?距离偏小,不能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因而,当接通电源后?会导致金属棒载电,当人体不慎触及开关旋钮之金属棒时,极易产生触电之危险。其次,金属棒在内芯本体上固定时,由于内芯本体上只设有一个固定槽10,通过卡设在其中的固定片11使金属棒固定,此时金属棒与其下面的内芯本体有两个固定点,而与其上面的固定片只有一个固定点。当旋转旋钮时,很可能会在放置金属棒内芯本体的槽内上下翘动,导致内部金属部件接触,使金属棒载电,发生触电事故。再者纸质套管3设置在外壳1与内芯2之间,作为绝缘隔离作用。在霉雨天气或因使用的环境湿度大的情况下,纸质套管的内外面很容易受潮,导至绝缘驹能下降,使金属制成的外壳带电,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结构好的改良的旋钮开关灯座。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改良的旋钮开关灯座包括外壳,内芯,纸质套管,设置在内芯中的内芯本体,转子,转子铜套,金属棒,所述的转子中设有可固定金属棒端头的凹槽,所述的内芯本体上设有两个固定槽,所述的固定槽中设置有两个顶在金属棒侧边使其固定的固定片,所述的纸质套管外层设有塑胶薄膜和蜡质层。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原有旋钮开关灯座的组合结构图。
图2为图1中内芯的组合结构图。
图3为图2中转子的结构图。
图4为图2中内芯本体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改良的旋钮开关灯座中转子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改良的旋钮开关灯座中内芯本体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改良的旋钮开关灯座中套管的结构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改良的旋钮开关灯座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中所示,改良的旋钮开关灯座包括金属制成的外壳1,内芯2,纸质套管3,内芯2包括由绝缘塑料制成的内芯本体5,棘轮状转子6,箍在转子6的一个侧面,一个用于实现与定触片实现电连通的转子铜套7,其固定在转子6上。一个用于驱动转子转动的金属棒8。如图中5所示,所述的转子6中对应设有可固定金属棒8端头的凹槽9,当金属棒8固定在凹槽9中后,金属棒8的端头被封闭在凹槽9内,此时金属棒8与转子铜套7之间的爬电距离最大,避免了金属棒8与转子铜套7之间因爬电距离太小而感应带电。如图6中所示,所述的内芯本体5上设有两个固定槽10,所述的固定槽10中设置有两个顶在金属棒8侧边使其固定的固定片11,此时,金属棒8被上下个两个支点固定,在调节旋钮时,不会因外力的作用而产生翘动,解决了因翘动导致内部接触而触电的问题。如图7中所示,所述的纸质套管3外层设有塑胶薄膜12和蜡质层13,由于纸质套管3具有一定的强度,而塑胶薄膜12和蜡质层13具有良好的防潮性和绝缘性,使得外壳1与内芯2之间不会因环境的潮湿而使中间的绝缘层尚失绝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采用转子中设有凹槽,内芯本体上设有两个固定槽及固定片,纸质套管外层设有塑胶薄膜和蜡质层。具有金属棒不易感应电,固定稳固,外壳与内芯之间防潮性能好,结构变化小,整体绝缘性能好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大朗金准电器厂,未经东莞大朗金准电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80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交流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 下一篇:液体自动定量投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