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型压电式拾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38006.4 | 申请日: | 200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4467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05 |
发明(设计)人: | 曾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政斌 |
主分类号: | H04R17/02 | 分类号: | H04R1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睿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鸿荫 |
地址: | 51802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压电 式拾音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拾音装置,特别属于应用压电陶瓷做成的拾音装置。
现有技术中,麦克风即拾音装置,多为非接触型,声源经过空气振动后传递至拾音装置,拾音装置将振动声波变换成音频电信号送至放大器输出。此种非接触型拾音装置的优点在于可与声源保持一定距离,即信号接收距离较大;但其缺点是,声源和拾音装置之间的空气传送环节可能引入不必要的噪声,特别是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拾音装置进行通话时,噪声尤其大;有时会湮没讲话人的声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接触型压电式拾音装置,不经空气传送,直接从人的喉部等体表接收声音,基本上排除环境噪声,达到清晰传送话音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
设计采用一种接触型压电式拾音装置,包括壳体,输出引线;所述壳体内固定有一基片,所述基片上紧因有压电陶瓷拾音片,该压电陶瓷拾音片又通过传音体与壳体的表面感音膜相连。
本实用新型附图的图面简要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触型压电式拾音装置最佳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图;
图2为所述接触型压电式拾音装置电子放大器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一种接触型压电式拾音装置,用作移动电话的免提式话筒,该装置包括壳体1,输出引线2;所述壳体1内固定有基片11,所述基片11上紧固有压电陶瓷拾音片3,该压电陶瓷拾音片3又通过传音体12与壳体1的表面感音膜13相连。本实施例中,采用弹簧12作为传音体。为减少机械零件之间产生的噪声,所述压电陶瓷拾音片3与弹簧12之间,设有一层海绵13。
为提高输出电平和信噪比,所述接触型压电式拾音装置还包括电子放大电路4,该电子放大电路4固定于基片11上,其输入端接所述压电陶瓷拾音片3,输出端接所述输出引线2。
所述电子放大电路4包括一个晶体三极管V1,其发射极经电阻R4接地,其集电极分别经电阻R3、R5接基极和电源正极,该电源正极经电容C3接地;所述晶体三极管V1的基极经电阻R2接电容C1,该电容C1的另一端接电阻R1并经电容C2接地;所述电阻R1另一端接压电陶瓷拾音片3的正极;压电陶瓷拾音片3的负极接地。
为方便加工制造,所述接触型压电式拾音装置的壳体1基本为带上、下底的园筒形。
实用中,使接触型压电式拾音装置的感音膜紧贴喉咙附近的体表,声带发出的声波经人体传播至体表,经过感音膜-弹簧-海绵层传至压电陶瓷拾音片,再变换成同频电压信号,由电子电路放大后输出,使移动电话或其他电话用户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避免噪声,清晰地将使用者的声音传送到对方。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接触型压电式拾音装置,不经空气传送,直接从人的喉部等体表接收声音,基本上排除环境噪声,传送清晰的话音,有利于改善嘈杂环境中移动电话或其他电话用户的通话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政斌,未经曾政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80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映像管与前盖体的锁固结构
- 下一篇:14枚像景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