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气抽油泵无效
申请号: | 00234833.0 | 申请日: | 2000-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4504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26 |
发明(设计)人: | 陈铁栓;李现东;王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铁栓 |
主分类号: | F04B47/04 | 分类号: | F04B4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7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抽油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中的一种井下设备,适用于有杆泵机械采油气体对抽油泵正常工作有影响的油井。
在石油生产过程中,石油伴生气体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抽油泵的正常工作,严重时可形成“气锁”,造成油井不出油。目前的办法除泵外设置气锚等气体分离装置减少进泵气体外,提高抽油泵的防气性能的技术有环形伐、机械强制启闭游动伐等原理设计的防气泵,它们的原理是坛加游动伐的开启压差和强制打开游动伐,把进入泵内的气体放出,原理都有是可行的。但由于井下的特殊条件,环形伐和机械强制启闭游动伐,密封稳定性差,流体流道面积较正常泵大为减小,流体阻力大,坛加柱塞下行阻力,更主要的是加速伐密封面的撞击和刺蚀失效,其寿命都与油井要求的长生产周期相差甚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完全克服气体对泵工作的影响,结构简单,又能长期可靠在井下工作的一种全新的防气抽油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采用气液置换的原理,在抽油泵的上部设计了一个气液置换腔室,在泵管上设计有气液交换通道。当柱塞上行时,柱塞和固定伐之间(泵腔)的压力降低,靠动液柱压力,油气顶开固定伐进入泵腔内,气体占了泵腔一定的体积。当柱塞上行一定距离后,泵腔经气液交换通道与气液置换腔室连通,气液置换腔室内的液体和泵腔内的气体靠压力差和气液密度差快速交换位置,液体快速充满泵腔(同时进泵液体也首先强迫固定阀迅速关闭)。当柱塞下行时,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游动阀迅速开启,排出泵腔内液体。气液置换腔室是靠柱塞的运动,并通过气液交换通道的启闭,周期地把泵腔中的气体收入、排出气液置换腔室,使进泵气体不致对泵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气抽油泵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气抽油泵由上接头(1),它的下部与气液置换腔室(2)和泵管(3)的上部连接,在泵管(3)的适当部位设置有气液交换通道(6),泵管的下部通过下接头(7)与固定阀(8)相接,泵管(3)内装有带游动阀(5)的柱塞(4)组成。在井下,柱塞上面与抽油杆相连接,上接头及固定阀与上下油管、尾管相连接,组成有杆泵井下抽油系统。当柱塞上行时,柱塞上的游动阀在油管液柱压力的作用下关闭,泵腔内压力降低,在动液柱产生的压力驱动下,固定阀开启,油气进入泵腔内。当柱塞上行到一定距离时,泵管上的气液交换通道将气液置换腔室与泵腔连通,气液置换腔室内的液体与泵腔室的气体靠压力差和密度差进行交换位置,同时迅速强迫固定阀关闭,使泵腔内完全充满液体。当柱塞下行时,适时关闭气液交换通道,泵腔内由于是液体,压力迅速升高,顶开游动阀,将泵腔内液体排出泵外。气液置换腔室是靠柱塞的运动,并通过气液交换通道的启闭,周期地把泵腔中的气体收入、排出气液置换腔室,这样就消除了进入泵腔气体对泵正常进油排油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常规泵的球形固定阀和游动阀,克服了已有防气泵结构复杂、流体流道面积小、阻力大、阀密封面固定、冲击力大、极易损坏、寿命短的难题,大大提高了防气泵的防气性能和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铁栓,未经陈铁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48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增温二氧化碳发生器
- 下一篇:一种船舶防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