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光夜光伞无效
申请号: | 00231731.1 | 申请日: | 2000-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290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燕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燕馨 |
主分类号: | A45B3/00 | 分类号: | A45B3/00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夜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类,特别是涉及一种激光夜光伞。
众所周知,伞具的种类很多,由于下雨天的夜晚,天黑地滑,行走在马路上,若不时刻注意路面,很容易发生危险,跌倒碰伤,因而发明一种夜光伞,此伞的构造无非是在伞的中棒顶端装设发光体,并装配电池为电源,此种构造因需电线电路将装在握柄的电池连接至远在顶端的发光体,不仅接线麻烦,且有接触不良的缺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常见的夜光伞存在的缺欠,提供一种激光夜光伞,不仅能形成鲜艳光彩,还能起到警示作用,保证行人雨天夜行的安全,不需电池作电源及电线的连接,达到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激光夜光伞,其主要结构是设有一透光体伞中棒及一激光指针,在伞中棒经加以雾面处理或加以螺旋纹,其下端装设有管体,管体内装设有藉由螺接手把加以固定的激光指针,伞中棒顶端装设有具防水作用并加以雾面处理的伞笠,使激光光能在经雾面处理的伞中棒及伞笠内产生无限次来回折射的作用,形成鲜艳光彩,不仅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保证行人雨天夜行的安全,而且也能增进伞的美观,此外伞中棒在构造上设成四角形或多角形或梅花形或其他形状,其下巢也以四角形孔或多角形孔或梅花形孔或其他形状孔相配应,可消除原有圆形孔下巢的旋转现象,以增加开伞的稳定性。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关零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透光体伞中棒另一种实施例。
1为透光体伞中棒、2为激光指针、3为管体、3为下巢、5为上巢、6为档体、7为伞笠、8为手把、21为开关、31为槽孔、41为副支骨、42为支骨、43为伞布、44为支骨枢接点、71为中空部。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一透光体伞中棒1及一激光指针2,在其透光体伞中棒1下端装设有管体3,管体3周边开设有一槽孔31,激光指针2是装在该管体3内,而藉由手把8旋接于管体3下端将其固定,并使激光指针2的开关21突露于加设有防水塑胶片的槽孔31,以便操作;该透光体伞中棒1顶端装设有具防水作用的锥形伞笠7,该伞中棒1及伞笠7均加以雾面处理,使激光指针2所产生的激光光光透过伞中棒1射至伞笠7顶端后即聚光于伞笠7内的中空部71,而不再前进射出,并形成鲜艳夺目的光彩,不仅能起到警示作用,保证行人雨天夜行的安全,而且也能增进伞具的美感。
前述的透光体伞中棒1在实施例上除设有四角形外,也可设有梅花形或其他形状再加以螺旋纹,如附图3所示,下巢4也以四角形孔或梅花形孔或其他形状孔相配应,此种构造设计不但可消除旧有圆形孔下巢的旋转现象,还增加开伞的稳定性,其表面加以雾面处理,可增加导光效果;激光指针2装在管体3,即可透过透光体伞中棒1,将激光光投射至伞笠7顶端,并在伞中棒1及伞笠7内产生无限次来回折射作用而形成鲜艳光彩,达成夜光伞的使用功能,其构造没有连接电线至伞中棒顶端的麻烦,也没有接触不良现象,且平常还可用于照明;伞骨设有枢接于上巢5的副支骨41及枢接于下巢4与副支骨41间的支骨42,由于支骨42的长度M小于副支骨41由上巢5至该支骨枢接点44的长度L,故当下巢7被向上推动开伞时,其伞布43的张力即将支骨42往上顶,因而其下巢4底缘无须以传统的挡器设计加以止挡,而仅需于伞上巢5下方固设一适当长度的档体6或于适当位置固设一凸出挡体,以限制下巢4被向上推动时仅到达前述支骨42将伞撑开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透光体材料制造伞中棒,在伞中棒下端装设握把,在握把内装设可装卸的激光指针,而伞中棒顶端装设有透光体防水伞笠,伞中棒及伞笠加以雾面处理,管体内激光指针的激光光可在伞中棒和伞笠内产生无限次的折射作用形成鲜艳光彩,起到警示作用,保证行人雨天夜行的安全,另外在构造上没有传统连接电线至伞中棒顶端的麻烦,此外伞中棒与伞巢以四角形孔或多角形孔可梅花形孔或其他形状孔相配应,不仅可消除旧有圆形孔下巢的旋转现象,还能增进使用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燕馨,未经李燕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17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