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坐卧两用客车座椅无效
申请号: | 00230589.5 | 申请日: | 2000-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321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树 |
主分类号: | B61D33/00 | 分类号: | B61D33/00;B61D3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50009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用 客车 座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座椅,尤其涉及双层卧铺客车坐卧两用客车座椅。
目前客车座椅主要分为普通座椅和卧铺座椅两大类。普通座椅又分为固定式座椅和可调式座椅。对于普通座椅来说,由于客车空间所限,座椅布置均较为紧凑,使得座椅靠背角度的调节仅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进行。乘客使用此类座椅的主要受力部位在其臀部,长时间乘座,会导致腰部疲劳和下肢供血不足。卧铺座椅也为两种结构,一种是半躺式可调节式座椅,另一种为平躺式平铺座椅。安装使用上述两种卧铺座椅的客车多为双层卧铺式客车。半躺式可调节式座椅由于其座板较大,且其靠背角度的调节范围也大一些,能使乘客下肢伸直,相对普通座椅来说具有一定的舒适性,但若常时间乘座也会造成腰部疲劳。对于平躺式平铺座椅来说,虽可使乘客处于完全睡卧状态,但在乘客想坐姿休息时又无法满足乘客的需求。因此,对于乘坐客车特别是长途客车的旅客来说,由于以上几种座椅均只能为乘客提供一种乘坐姿势,加之客车活动空间的限制,因此使得众多的中、长途旅行者在选择旅行工具时多不愿选择客车,而愿意乘坐火车出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乘坐相对舒适的坐卧两用客车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坐卧两用客车座椅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靠背座椅,在两个相对设置的靠背座椅之间的空间位置处设置有一与该空间距相配合的组合式调节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组合式调节板可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升降机构安装在两个相对设置的靠背座椅之间的空间位置处;在所述座椅和组合式调节板的底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锁止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可采用任意公知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诸如液压泵式升降机构,或是采用由丝杠驱动的连杆式升降机构;在两个相对设置的靠背座椅的上方、两支架之间设置有平躺式铺板。
本实用新型中带有升降机构的组合式调节板与客车地板之间的联结关系为可拆卸连接方式,其目的是可根据乘客的需求随时拆卸或安装。
上述组合式调节板、升降机构和上、下铺位等技术特征的实现,以及通过上、下铺位乘客的协作,可为乘客提供更多的方便,当乘客需要采用坐姿旅行时,可通过升降机构将组合式调节板上升至合适的高度,把组合式调节板作为桌面使用;当乘客需要采用卧姿休息时,通过升降机构将组合式调节板降至椅面高度,之后通过设置座椅和组合式调节板底面上的锁止机构将其定位,即可成为较为舒适的卧铺。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升降机构的主视图。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以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坐卧两用客车座椅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靠背座椅(3),在两个相对设置的靠背座椅(3)之间的空间位置处设置有一与该空间距相配合的组合式调节板(5),该组合式调节板(5)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升降机构(6)安装在两个相对设置的靠背座椅(3)之间的空间位置处;所述升降机构(6)为一采用由丝杠(7)驱动连杆(8)结构方式的升降机构;在所述座椅(3)和组合式调节板(5)的底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锁止机构(4);在两个相对设置的靠背座椅(3)的上方、两支架(1)之间设置有平躺式铺板(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树,未经李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05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扫描装置
- 下一篇:改进的高速圆榫裁切倒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