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家用燃气灶具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00228801.X | 申请日: | 200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4379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04 |
发明(设计)人: | 谢锦锋;杨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红日燃具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庆西 |
地址: | 51040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家用 燃气灶具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燃气灶具燃烧器的改进,特别是红外线燃气燃烧器的改进。
公知的用多孔陶瓷板作为红外线燃气灶具的燃烧器,与大气式燃气燃烧器比较,具有诸多的优点,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是,这种用陶瓷制作的红外线燃烧器仍存在不少缺陷。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因制作工艺的原因,多孔陶瓷板的开孔率低(一般都在30%以下),火孔面积大(一般在0.8mm2以上)。使用这类燃烧器,燃气燃烧不完全,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高,性能不稳定,使用寿命短,抗回火能力差。特别难以适应燃烧速度快的人工燃气的使用要求。
已知有一种使用金属纤维板代替多孔陶瓷板的红外线燃烧器,这种燃烧器的使用寿命长于多孔陶瓷板,但因其金属纤维的密度大,使孔隙率很低,导致引射阻力大,必须采用强制鼓风式供给空气,或在极高的燃气压力下,才能引射到燃烧所需的空气。而且,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使用,灶具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也相当高。在我国,燃气供应标准为灶具灶前低压供应(其中:液化石油气280mmH2O,天然气200mmH2O,人工燃气100mmH2O),若将灶具设计为高于该标准一倍以上压力是行不通的,而鼓风式强制供给燃烧所需的空气则需电机与市电、叶轮等其它配套装置,因家用灶具的使用要求进行多段火力调节,为保证使用的功能要求,必须配备比例调节阀与电子控制器等,使其成本升高,一般是自然引射式的几倍。这样,极大地限制了这种燃烧器的使用与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自然引射方式,能适应多种气源,燃烧安全,燃烧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和产品生产成本低的红外线燃气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外线燃气燃烧器,由引射器(1)、炉腔(2)、燃烧辐射板(3)和金属托架(4)组成,其中,燃烧辐射板(3)是采用孔隙率大于40%,单一火孔面积小于0.4mm2的金属纤维燃烧板制造,金属托架(4)置于燃烧辐射板(3)的下方,以防金属纤维燃烧板(3)在使用时因高温而变形。为了不使引射阻力增大而影响一次空气的引射,金属托架(4)的孔的规格应为30目以下,孔隙率应大于80%。按照上述设计,就可在低压燃气下引射足够的一次空气,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可通过金属纤维燃烧板(3)中许多迂回曲折的小孔在金属纤维辐射板(3)表面均匀地燃烧。由于该燃烧辐射板(3)上的单一火孔面积极小,它便具有极强的抗回火能力,燃烧稳定性好,可同时适用于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各地的人工燃气。即使是使用燃烧势达130的人工煤气,也不会产生回火现象。采用了金属纤维材料作为燃烧板,其使用寿命大大地增长了,质量稳定性也很好,长途运输的一般碰撞也不会影响其产品性能。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金属纤维燃烧板(3)可以是编织型金属纤维板,也可以是烧结型金属纤维板。
本实用新型与普通的多孔陶瓷辐射板红外线燃烧器相比,具有使用寿命长、质量稳定性好、抗回火能力强、适用范围广等显著优点;与鼓风型强给一次空气的金属纤维红外线燃烧器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燃烧充分等优点。
以下结合对附图的说明和给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烧器内无中心孔)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燃烧器内有中心孔)的剖面图。
实施例1:
一种改进型家用燃气灶具燃烧器,由引射器l、炉腔2、燃烧辐射板3组成。燃烧辐射板3的孔隙率50%、单一火孔面积不大于0.2平方毫米的金属纤维燃烧板,在金属纤维燃烧板3的下方有一金属托架4。金属托架4的规格为15目,孔隙率为90%的金属托网。金属纤维燃烧板4采用编织型金属纤维板,其燃烧板面的形状为φ150mm的园形,燃烧器的热流量不小于2500Kcal/h。
实施例2:
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燃烧器中间有一直径约为φ25mm的中心孔,在该中心孔内,可放置火陷感应针、点火针或作点火通道。
实施例3:
基本同实施例1或2,不同之处在于的金属纤维燃烧板4采用烧结型金属纤维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红日燃具公司,未经广州市红日燃具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88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