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集成液压源无效
申请号: | 00223001.1 | 申请日: | 200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4276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25 |
发明(设计)人: | 柯坚;许明恒;秦剑;陈留;吴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1/08 | 分类号: | F15B11/08 |
代理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思宁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集成 液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为液动机(马达、油缸)提供压力油的液压源。
以压力油为驱动的液动机以体积小、传动平稳、传递动力大、易控制等特点,在加工设备、工程机械、军事装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液压系统的驱动部分采用标准基础部件组合而成,即由电动机、液压泵、储油箱和控制单元经简单组合,构成满足特定要求的液压源。这种经简单组合构成的液压源基本上能满足应用对液压源功能方面的要求,但在性能上则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其一是体积重量大,用标准零件组合而成的液压源体积大,使最终产品的几何尺寸过于庞大;其二是传动不平稳,由于分离标准件的连接存在一定的弹性和间隙,使传动不平稳,容易产生振动和噪声;其三是能耗高,采用标准电动机与定量泵或变量泵相连,液压源很难在工作载荷发生变化时相应调节输入功率,结果是导致系统效率下降,其结果是使液压系统温升加剧或电机功率因素下降,产生无谓能耗;其四是故障隐患多,液压源所用零部件多,增多了产生故障的环节;其五是控制难,为实现对液动机压力和流量的控制,常规液压源需要采用变量泵及变量调节装置,难以实现数字化控制。传统液压源的上述缺陷使液压源本身和相关最终产品应技术含量少而缺乏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解决目前液压源所存在问题,减小液压源体积和重量,简化总体布置和零部件数,提高了对液动机流量的可控制性(实现数字化控制),减少能耗,解决传动不平稳和故障多的缺陷,以高度集成、低噪声、节能和数字化为技术进步,提高液压源产品和相关最终产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将电动机、液压泵和其它部件,如储油箱、控制器、风扇和冷却器等部件集成为一体,液压源可以由变频控制器驱动的电动机直接驱动定量泵,通过数字控制方式调节电机转速,实现液压源变量,也可以由定转速电机直接带动变量泵,以液控方式实现液压源变量。
与现有分离液压源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液压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优势:一是简化了结构,通过对所用部件的高度集成,简化了液压源总体布置,无连接管件,所用零部件数减少40%,液压源总体几何尺寸减小一半,质量减小60%以上;二是系统振动噪声小,因取消了联接环节,减少了因传动路径中的弹性、间隙以及不同心引起的振动和噪声;三是节能效果好,因为采用变频调速电机直接驱动定量马达,液压源系统能更好地根据工作载荷的变化或人为的要求改变电机的输入功率,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四是液压源内运动零件为自润滑,对外无泄漏,系统可快速达到热平衡;五是易控制,以变频调速方式控制电机驱动定量马达,既简化了泵的结构,又提高了对液动机压力和流量的数字控制能力和精度。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符号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交流电动机8、叶片泵2、变频控制器12、轴7、泵体接盘3、左配油端盖1、右端盖9、压力传感器13、密封环4、机壳(兼储油箱)6、冷却风扇10、散热器11、吸油滤清器5等元件组成。叶片泵2通过泵体接盘3和电动机8被集成在兼作储油箱的壳体6内,叶片泵2直接安装在交流电机8输出轴一端,交流电动机8由变频控制器12驱动,通过改变电机8的转速实现液压源变量要求。冷却风扇10和散热器11安装在储油箱壳体6的外侧,冷却风扇直接安装在电动机的外侧输出轴端。外部回油和内部回油流经回油孔流向散热器11,液流冷却后回到兼作储油箱的液压源机壳6内。叶片泵2与电动机8之间回转部分采用高压密封环4进行密封,少量内部泄漏可对轴承进行润滑。压力传感器13可在系统达到限定压力时触发开关信号,使变频控制器12对电机8的转速进行及时控制,实现过载保护。安装在进油口的滤清器5对进入循环的液流进行过滤,保证液流清洁。
本实用新型所用液压泵可以是叶片泵、齿轮泵或柱塞泵。以定量型的叶片泵、齿轮泵和柱塞泵为液压源驱动泵,系统将通过数字变频方式控制电机转速,从而实现流量控制;若采用变量泵,则电动机可以是定转速电机,由液压控制实现液压源变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30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断脱接器
- 下一篇:手动动态可变翼轴流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