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藏式轧辊轴向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21679.5 | 申请日: | 200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526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0 |
发明(设计)人: | 郑泽;于粉堂;刘庆祖;徐从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1B31/18 | 分类号: | B21B31/18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有枝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藏 轧辊 轴向 调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机,更具体地涉及短应力线轧机轧辊轴向调节装置。
传统的牌坊轧机和无牌坊轧机的轧辊轴向调节是通过机架或底座上的一套杠杆机构推动轧辊轴承座,带动轧辊做轴向移动,实现轴向调节,这种杠杆机构对于短应力线轧机,其调节性能更差,直接影响轧机的产品质量。
目前普遍采用的短应力线轧机轴向调节装置是在轧辊轴承座上外加一套调节机构,直接带动轧辊轴向移动,这种调节机构是由装在轴承座上的一对齿轮带动内外螺纹等推动轴向移动,调节时轴向还会有串动,调节精度比较差;并且轧辊拆装时齿轮等零件须拆卸,给轧辊拆装带来许多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向串动量小、调节精度高、轧辊装拆方便的轧辊轴向调节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轧辊轴向调节装置内藏于轧辊轴承座及其延伸部分内腔壳体内,包括蜗杆齿轮副、前后螺纹副、止推轴承及轧辊等部件,其中后螺纹副中的内螺纹体通过与内腔壳体固定连接的压盖压紧固定在内腔壳体上;前螺纹副中的内螺纹体开设在内腔壳体上;前后螺纹副中的外螺纹体与蜗杆齿轮副中的齿轮连成一体并夹持止推轴承的外圈;止推轴承的内圈与轧辊辊颈相连。由于前后内螺纹体是固定的,旋转蜗杆齿轮副时,就带动与蜗杆齿轮副的齿轮连成一体的外螺纹体旋转,外螺纹体旋转的同时产生轴向移动,并夹持止推轴承的外圈使之产生同样的运动,继而带动与之连接的轧辊做轴向移动,达到轴向调节的目的。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后内螺纹体的位置可通过压盖来调整,可消除螺纹间的侧隙,从而消除了该装置内在的轴向串动;又由于采用蜗杆齿轮传动,调节精度高;此外由于该调节装置结构紧凑、固定在一起,因而轧辊拆装非常方便,不需要拆卸其它零部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轧辊轴向调节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轧辊轴向调节装置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水平二辊短应力线轧机的上辊系中,本实用新型的轧辊轴向调节装置内藏于轧辊轴承座1及其延伸部分内腔壳体2内,包括蜗杆齿轮、前后螺纹副、止推轴承4及轧辊5等部件,其中后螺纹副中的内螺纹体6通过与内腔壳体2固定连接的压盖7压紧固定在内腔壳体2上;前螺纹副中的内螺纹体8开设在内腔壳体2内表面;前后螺纹副中外螺纹体9、10与蜗杆齿轮副中的齿轮3连成一体并夹持止推轴承4的外圈;止推轴承4的内圈与轧辊5辊颈相连。轧辊5支于两轴承座1上,其左端与端盖11、螺栓12连成一体,可以自由旋转,轧辊5的轴向移动受制于止推轴承4。为便于调节,在蜗杆齿轮副中的蜗杆上设有外露接头13。
当轧辊5需要轴向调节时,人工旋转外露接头13,蜗杆齿轮副旋转,带动与齿轮3连成一体的前后螺纹副中的外螺纹体9、10旋转,由于内螺纹体6、8是固定的,外螺纹体9、10旋转的同时产生轴向移动;外螺纹体9、10夹持止推轴承4的外圈并使之产生同样的运动;止推轴承4的外圈移动也带动与之连接的轧辊5做轴向移动,从而实现轴向调节的目的。当有轴向串动时,可通过压盖7来调节后内螺纹体6的位置,消除螺纹间的侧隙。由于该调节装置固定在一起,辊系装拆时,只须送开一只螺栓即可,而不需要拆卸其它零部件,辊系拆卸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操作安全、可靠,更重要的是轧辊轴向调节不影响相关零部件的工作状态,调节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都比较高。该装置不仅适用于短应力线轧机,也可适用于其它形式的轧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未经冶金工业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16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热水器自动引闸断水装置
- 下一篇:摩托车、自行车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