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动器材用的钳式缓冲机构无效
申请号: | 00218069.3 | 申请日: | 200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4281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国梁 |
主分类号: | A63B22/02 | 分类号: | A63B22/02;A63B22/06;A63C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台湾省台中市北屯***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器材 缓冲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与一种运动器材用的缓冲机构有关,更详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安静、沉稳且缓冲效果卓著的设计。
一般各式运动器材主体(如跑步机、健步机、健身车、滑板车等等)皆会因使用者的使用而受到极大作用力,于是,为免因该作用力致使主体产生受力时的颤震现象,其通常均会于适当位置设有缓冲元件,以适当地导散该应力以尽量减少震动。
然而,众所周知,目前业界所采用的方式不外乎利用弹簧或软垫,并将之直接置于受力件与支撑件或地面之间,简言之,该弹簧或软垫是直接受到受力件所传导的应力并随之产生受力变形现象而达到缓冲效果,当一旦前述外力消失或减少后,其便又立即以自身的回复力而使受力件回复原位;虽说此等习用缓冲机构已被使用多年,且于使用上亦无重大问题,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弹簧或软垫在受力后必定会产生反作力并直接反应回受力件处,故而也一定会令使用者或多或少感受到些许的颤动现象,但遣憾的是,长期以来不论是业界或是使用者,均会将之视为必然现象而不以为意。
再且,就弹簧而言,其本身必然的伸缩现象将极易产生极为刺耳且令人感到极度不适的磨擦噪音,而业者或使用者也仅能不时地以充分添加润滑油的消极方式以暂时解决一时的困扰,同理,软垫也极容易因直接的受力方式而有加速变形、失效等使用上的缺点,故也只能以定时或不定时的更换方式来暂时对付。
为此创作人有鉴于上述习用缓冲机构设计上的不当,乃致于使用上所产生的困扰,深深认为我们不应长期刻意漠视或姑息该等问题的存在,于是又凭其多年来熟悉此业的实务经验,积极潜心研究开发,本实用新型方得以早日问世,故其主要系为彻底解决上述难题,而在不影响机体既有机能的前题下,设法以间接且辅以排解反作用力的创新缓冲机构,取代现有同性质缓冲机构,从而充分提高运动器材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钳式缓冲机构,解决缓冲件的反作用力问题,从而充分提高运动器材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运动器材用的钳式缓冲机构,主要设在运动器材主体适当位置下方的连接枢轴与地面或支撑件之间,其特点是该钳式缓冲机构包括有二个互成对应形状的掣体,且二掣体上方所设掣夹之间形成一承置部而将一缓冲软垫紧设于其中,在两掣体相对外侧端缘适当位置各设有一滚轴。当运动器材主体受力而下压时,该应力将由所述的枢轴处传导至二掣体处,此时,二掣体将因相对中央的枢孔处受力而随之下沉,但两侧端缘的滚轴则因与地面或支撑件的接触而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而使二掣体的掣夹向相对内侧夹压,从而获得绝佳的缓冲效能。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所述的二掣体两侧端缘的滚轴能随受力方向而随之向对应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起到了缓冲作用,并解决了现有缓冲件的反作用力问题,充分提高了运动器材的使用舒适性。
为使进一步深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特征,现配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如下: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将本实用新型运用于电动跑步机的一较佳实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受力及排解反作用力的动作及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为将本实用新型实际运用于电动跑步机10的一较佳实例图,由图可知,其主要是在跑步机10的框架12适当位置的下方连设一枢轴14,再使该枢轴14与支撑件16之间枢设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钳式缓冲机构20,其中,该钳式缓冲机构20包括有二个互成对应形状的掣体21、22,并使二掣体21、22上方所设掣夹23、24之间形成一承置部而可供紧设一缓冲软垫30,然后,在两掣体21、22相对外侧端缘适当位置各设有一滚轴26、27,因此,当框架12受力而下压时,该应力将由枢轴14处传导至二掣体21、22处,此时,二掣体21、22将因相对中央的枢孔211、221处受力而随之下沉,但两侧端缘的滚轴26、27则因与支撑件16的接触而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而使二掣体21、22的掣夹23、24向相对内侧夹压,从而获得绝佳的缓冲效能。
另外,如图2所示,当二掣体21、22受力或外力消失而回复时,其两侧端缘的滚轴26、27将随受力方向而随之滑行于支撑件16的滑轨18中,即受力时向相对外侧滑行,而回复时则又向相对内侧滑行,如此,便可有效地排解受力时的反作用力,而将传导回框架的反作用力降至最低,从而具有极度优异的使用舒适性。
因此,由本实用新型的简易结构设计,其当然可被毫无困难地实施于各式运动器材上,而充分发挥其优异而效果卓著的预期效果。
综观以上所言,本实用新型确系一利用自然法则及技术思想的高度创作,更确实可达成预期的设计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国梁,未经王国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180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它激式电子镇流器
- 下一篇:具靠背倾斜度分段调整装置的婴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