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盗井口帽无效
申请号: | 00207540.7 | 申请日: | 2000-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4677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殷海峰;刘宝生;袁旭;刘依军;孙秀英;陈立明;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02 | 分类号: | E21B3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8000 吉林省松原市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盗 井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用的井口装置,特别是用于封堵完钻后地面套管头的防盗井口帽。
目前,各油田对于完钻后暂不投产的或进行套管捞油生产的油井,常采用普通井口帽或特制的偏心式井口帽封井;由于普通井口帽使用常规的工具即可装卸,而特制的偏心式井口帽的装卸工具也很容易测量仿制;因此,现场上不可避免地经常出现油井被盗或被破坏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油井套管头式井口封井提供一种防盗井口帽;即常规方法不能装卸,而其专用装卸工具现场也很难测量仿制的防盗井口帽,以防止油井被盗或被破坏、确保正常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油田用的防盗井口帽,是由井口帽与专用扳手组成,井口帽包括有芯轴、上盖、隔板、丝头、下离合片、弹簧和上离合片等,专用扳手包括有主旋杆、副旋柄和加压螺母等。其特征是:井口帽的结构为短管状的丝头外壁加工有套管扣,其上端安装一中间有孔的圆片形上盖,管内中部也安装一中间有孔的圆片形隔板,隔板下面还固定一短管形的上离合片,穿过上盖、隔板、上离合片三者中间的圆孔还安装有轴状的芯轴,芯轴下端固定有碗形的下离合片,其上端开有圆柱形凹槽,凹槽的侧壁上对称开有一对“J”形滑道,同时在上离合片管内、隔板与下离合片之间的芯轴外壁上还套装有一弹簧;专用扳手的结构为长轴状的主旋杆上部沿径向安装有一长杆形旋柄,主旋杆下端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一对凸起的卡块,主旋杆外壁中段还通过螺纹连接一短管状的加压螺母,加压螺母的外壁上沿径向也安装有短杆形的副旋柄。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易于加工、使用方便,具有较强的防盗功能,用于油田长关井或间歇捞油生产井进行套管头式井口的封井,能够有效地防止非法盗卸封井帽等破坏现象发生。
图1为防盗井口帽的井口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盗井口帽的专用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是由井口帽(图1)与专用扳手(图2)组成,井口帽包括有芯轴1、上盖2、隔板3、丝头4、下离合片5、弹簧6和上离合片7等,专用扳手包括有主旋杆8、副旋柄9和加压螺母10等。井口帽的结构为短管状的丝头4外壁加工有套管扣,其上端安装一中间有孔的圆片形上盖2,管内中部也安装一中间有孔的圆片形隔板3,隔板3下面还固定一短管形的上离合片7,穿过上盖2、隔板3、上离合片7三者中间的圆孔还安装有轴状的芯轴1,芯轴1下端固定有碗形的下离合片5,其上端开有圆柱形凹槽,凹槽的侧壁上对称开有一对“J”形滑道,同时在上离合片7管内、隔板3与下离合片5之间的芯轴1外壁上还套装有一弹簧6;专用扳手的结构为长轴状的主旋杆8上部沿径向安装有一长杆形旋柄,主旋杆8下端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一对凸起的卡块11,主旋杆8外壁中段还通过螺纹连接一短管状的加压螺母10,加压螺母10的外壁上沿径向也安装有短杆形的副旋柄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是:当向井口套管头安装井口帽时,先将专用扳手的主旋杆8下端装入芯轴1上端的凹槽内,并让卡块11沿凹槽侧壁上的“J”形滑道上部开口处滑到底,通过旋转、上提主旋杆8,让卡块11到达“J”形滑道尽头的上死点,再通过副旋柄9向下旋转加压螺母10压迫上盖2,使芯轴1带动下离合片5克服弹簧6的张力上移与上离合片7结合,从而使专用扳手与井口帽结合成一体,便可扳动主旋杆8的手柄将丝头4旋入井口套管头内,此时再通过副旋柄9向上旋转加压螺母10,使芯轴1上的下离合片5在弹簧6的作用下与上离合片7分离,主旋杆8下端的卡块11则会沿芯轴1上端凹槽侧壁上的“J”形滑道尽头的上死点滑到底部,通过反向旋转、上提主旋杆8,让卡块11沿“J”形滑道的上部开口处滑出,便可将专用扳手从井口帽上取下,完成井口帽的安装工作。当需要从井口套管头上卸下井口帽时,则可重复上述过程使专用扳手与井口帽再结合成一体,便可扳动主旋杆8的手柄将丝头4从井口套管头内旋出,完成井口帽的拆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75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