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臭氧发生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00206218.6 | 申请日: | 2000-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171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31 |
发明(设计)人: | 高春芳;赵培;孙继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春芳;赵培;孙继壮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惠玲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发生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应用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臭氧发生控制器。
现有的氧发生装置在进行电晕放电产生臭氧(O3)时,必须保证有合适的电压和工作时间,具体在电路上是靠工作电压和工作频率来保证的。但现有的电路大多采用RC振动荡或LC振荡,然后通过变压器升压的方式来控制有关参数,不能保证工作条件,所以在工作中就会有很大一部分能量消耗于过多的发热,并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如氧化氮等),这样在过热和有害的气氛环境中,就会严重腐蚀臭氧发生器件,进而影响器件的使用寿命,减少臭氧的产生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工作方式灵活,具有智能化的臭氧发生控制器。使用该控制器不仅能提高臭氧产生效率,而且能延长臭氧发生器件的使用寿命及无故障工作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其主要由控制电路、功率半导体器件及臭氧发生器件组成,控制电路采用的是经编程的单片微处理器,其输出的可变脉冲信号用以控制功率半导体器件,进而驱动臭氧发生器件工作。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构思新颖,由于其采用经编程的单片微处理器来控制相应的功率半导体器件,驱动相应的臭氧发生器件高效地产生臭氧气体,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热量损耗和过热环境中有害气体(如氧化氮等)的产生。因而大大延长了发生器件的使用寿命和无故障工作时间,提高了整机的使用寿命。经测试,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线路,和利用传统电子线路对同样的1000mg陶瓷臭氧发生片进行驱动,产生同样的臭氧量,两者对比,前者功率仅需9-10W,而后者就需要13-15W的功率(个别电路甚至要达到20W以上).前者工作时的片温也明显低于后者。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确可以起到降低功率消耗、减少发热的作用,从而达到延长发生片使用寿命和无故障工作时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附图为控制路电原理图。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主要由控制电路、功率半导体器件和臭氧发生器件组成。控制电路采用的是一个经编程后的微处理器IC4(由于微处理器种类繁多,型号不同,其性能各异,因此在选用型号时可根据具体的系统控制要求进行选择),IC4的作用是为臭氧发生器件提供10-50KHz,占空比在1∶1-1∶20之间的方波脉冲,使之成为一个可变的脉冲信号源,用于控制功率半导体器件PW,进而驱动臭氧发生器件O3产生臭氧。功率半导体器件PW、臭氧发生器件O3均为市售产品。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IC4(微处理器)在通过其他I/O取得外界的控制参数和环境参数后,通过I/O之一(本例图中为19管脚)输出相应的脉冲调变信号,该信号的有关参数如上所述由微处理器经编程提供,这一脉冲调变信号经由R7(本例中为5.1K)输出到推动管BG5的基极,使BG5的集电极产生一个推动信号,这一推动信号进而推动PW所构成的半导体功率器件产生足够功率的调变脉冲,施加到O3(臭氧)发生器件上,即可在臭氧发生器件上产生出频率、脉宽和电压参数都比较合适的电脉冲,出现电晕,发生臭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春芳;赵培;孙继壮,未经高春芳;赵培;孙继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62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