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静电集油尘机组无效
申请号: | 00204800.0 | 申请日: | 200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4148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17 |
发明(设计)人: | 曹来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速八科技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08 | 分类号: | B03C3/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静电 集油尘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集油尘机组,特别涉及对静电集油尘机组极板的改进。
随着时代的日益进步,以及工商业的急剧发展,静电集油尘的运用范围是越来越广泛,如家庭的除油烟机或速食店、餐厅等大型的除油尘机具皆可运用,其原理是利用在前置高压段以高压放电方式游离流经高压放电极与集电极板间的油尘,使之极性化而可在进入随后的低压段时,能吸附于带异电荷的极板上,而使经此处理后所排出的气体为无油尘的干净空气;然而,由于传统的静电集油尘机组内的高压集电极板是设置成平面薄板形态,以致于在使用中对于高速通过气流所产生的侧压差缺乏承受之力,而有产生侧弯的情形,此种情形自然造成集电极板与放电极间的过度接近,容易因而产生火花放电或短路的不良现象;再者,该高压极板上附着有的油尘,随之累积增加必会因而向下滴落,由于传统的高压极板底端是成水平直线形态,故而向下的油滴至底端后乃可随处滴落,使常发生油尘恰滴落至高压极轴上造成污染,进而造成近接放电,更严重者直接形成短路的意外等缺点,为此,实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另外,传统的静电集油尘机组于吸入气体之处,由于未见有导风装置的设计,令吸入的气体可能朝向具有电压主机的上下方旁路通过,以致吸入的气体流经未有极板之处而未受极化及收集,造成该局部气流中的油尘因未经处理消除油尘即向外排出,导致有除尘效果不明显的缺点。
有鉴于常见的静电集油尘机组的高压极板尚有上述的缺点,于是本创作人乃针对其缺点,深研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旨在为解决上述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改进的静电集油尘机组,可解决油尘自极板直接滴至极轴上产生近接放电或短路的现象,并且具有较佳的除油尘效果。
为此,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装设于静电集油尘机组内的高压极板面上设有至少一道弯折,藉由该弯折使极板具有较佳的侧向强度;且极板的底端处形成有斜导部,藉由该斜导部的最低点恰偏移至放电极上方以外的位置(前方或后方位置);还可于静电集油尘机组的吸入处设有一导风件,装设于机组入口位置的上下侧缘。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可使油滴顺该斜导部滴流至斜导部最低点,再滴落于集油槽内,具有避免油滴直接滴流至极轴造成近接放电或短路的意外的功能,可改善传统静电集油尘机组的平面极板板体侧向强度较差,且经常发生高压极间因油尘自高压极板滴落至高压极轴产生短路的缺点;再者利用导风件的设置,可使吸入的油尘气体,经导风件的引导而集中朝向电极机组之势,以防止气流直接旁通过机组上下侧无电极机组之处,而使其具有较佳的除油尘效果。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请参照下面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极板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极板横断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侧向剖面示意图。
请参阅图1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侧板10、多个高压集电极板1、高压放电极2及低压极板3等主要元件组构而成一静电集油尘机组;其特征在于:高压集电极板1上设有至少一道纵向或横向弯折11(本实施例中是于极板上设有二道纵向弯折),该弯折11可令极板1具有较佳的侧向强度,恰能具有较佳的承受侧向风压而不弯曲的能力,极板1的至少一端(底端)形成有斜导部12,该斜导部12可为一直线或弧线延伸,且其最底端121恰偏移至高压放电极2的前方或后方位置,附着于该极板1上且逐渐滴流而下的油尘,可顺沿板体流至底端之后,再沿该底端斜导部12导流至最低点121再滴落,由于该斜导部12的最低点121是偏离至放电极2上方以外的位置而设,可避免高压放电极2因集电极板1上的油滴直接触接,而产生近端放电或短路的意外等缺点;综合之,则得藉以改善传统静电集油尘机组的平面极板板体侧向强度较差,且常发生集电极板油滴直接滴流至放电极上,产生近接放电或短路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另可于静电集油尘机组的吸入口处设有一导风件4,该导风件4是装设于高压电极1、2的前上下两侧机组边缘上,该导风件4具有向机组内部收聚偏斜的导风板片41,藉由导风件4的导风板片41的设计可引导吸入的油尘气流,更向内集中地朝向高压电极所在区域之势,迫使气流能完全通过电极可作用的区域,而使其极化更完全而具有较佳的集油尘效果。
另,本实用新型的极板1弯折处11的夹角最佳设计是等于或大于150度以上,藉以防止极板1板体的弯折角度过小,造成弯折部的板间距离过近而产生近端放电的情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速八科技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速八科技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48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