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气锅炉无效
申请号: | 00204643.1 | 申请日: | 2000-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4194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14 |
发明(设计)人: | 廖正銈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正銈 |
主分类号: | F22B5/00 | 分类号: | F22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郁军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气 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电热式蒸气锅炉。
常见的自动蒸气锅炉其结构,如图1所示,是在一箱体10内部设有加热槽11与蒸气储槽12;加热槽11位于蒸气锅炉下部,在加热槽内装置有加热器13;加热槽11与蒸气储槽12间通过二通管14连接。当加热槽11内部的水温升高后,所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气经通管14,进入蒸气储槽12内。蒸气储槽12与箱体10上方的蒸气排放管15连接,由该蒸气排放管15将蒸气排出。此外,在箱体上部,还设有压力表161及压力调整开关162,二者共用一蒸气输出管16,用以显示锅炉内的压力大小及调整储存槽12的最大安全释放压;另输出管16的后面还设有一安全泄放管17,该管可在压力超过极限时,为了安全的目的适当排放蒸气。其次,该蒸气锅炉的仪表控制面板18设在箱体10的前上方,操作、控制自动蒸气锅炉的工作;另,在加热槽11的底部延伸出一L形排水管19,排水管前端连接一排水阀191,用来排放污水。
上述常见蒸气锅炉的缺点是:体积太大,占用较大空间,置于工作场所时,妨碍周边设备的操作及施工作业;蒸气锅炉内部的加热器13采用传统的U形加热管131,加热速度慢,温度上升至沸腾时间较长;该蒸气锅炉只设有二段水位开关即停水开关和进水开关,所以只有停水与进水二种控制方式,无法进行自动补水。
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可快速产生蒸气、具有自动补水功能的、性能优越、安全性高、结构合理的蒸气锅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一种蒸气锅炉,包括一外箱和置于外箱内的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气锅炉还包括一设置于锅炉下方的自动进水装置、一设置于锅炉前的电器控制装置、一设置于锅炉下部的加热器、一设置于锅炉底下的排水装置、一设置于锅炉上面的安全泄放及蒸气排放装置及压力调整装置等;
所述锅炉呈L型;所述锅炉下部为呈水平横向设置的、作为加热用的加热槽;所述锅炉上部为呈垂直设置的蒸气储槽;在所述加热槽内设置有加热器;
在所述锅炉下方设置有数支水位开关;
所述外箱依L型锅炉的形状而设计、为细长方体,以缩小体积,减小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进水装置包括前、后进水管、串接的减压阀、过滤阀、泵、电磁阀、逆止阀,而后与L型锅炉相连;
所述电器控制固定在所述L型锅炉前上方;该装置包括一电路板、一设于电路板上的水位控制器、一配合加热器的低水位控制器、一加热控制器、一马达继电器、一接线端子、一加热器配线端子;
所述加热器由一封盖与数组回绕型的加热管组成,并由螺栓将封盖固定在所述加热槽的前面;
所述L型锅炉由一不锈钢管外包覆一层隔热棉及一铝箔层制成;
所述蒸气储槽的侧边等间距排列有高、中、低三个水位开关;
所述加热槽的上部增设凸管,在凸管上设有三支不同长短的水位开关;
在所述凸管上方增设一与蒸气储槽横向连接的、使凸管内的水与蒸气储槽内的水循环对流的连通管。
本实用新型将常见蒸气锅炉中的加热槽与蒸气储槽的工字型位置关系改变成L型位置关系,将锅炉的下部作为加热槽用,上部作为蒸气储槽使用,使蒸气锅炉的体积大大缩小,占用空间减少,同时也不妨碍周边设备的使用与操作;本实用新型设在加热槽内的加热器由数组回绕型的加热管构成,不但可增加加热面积,更能提高加热速度,缩短加热时间;在蒸气锅炉的近下方设有高、中、低三段水位开关,可控制进水、补充加水、停水,当水位下降至中段水位开关时,即无需水位下降至低水位开关时,即能自动加水,不必担心高压过热或水位不足、缺水、压力太大等问题的发生;操件简单、容易,使用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进水装置具有过滤、减压、止回等作用,排水管可将L型蒸气锅炉底部杂质排出,使蒸气锅炉底部没有沉,淀杂质。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常见蒸气锅炉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气锅炉的立体围。
图3为本实用新型蒸气锅炉的立体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蒸气锅炉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蒸气锅炉另一种实施例立体透视图。
图6为图5所示蒸气锅炉的侧视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正銈,未经廖正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46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