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功率无燃料供热机组无效
申请号: | 00202282.6 | 申请日: | 200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4061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15 |
发明(设计)人: | 于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永辉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63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燃料 供热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热工程领域中的一种新式节能型供热、空调装置。
在我国建筑物的采暖供热中,除一部分为热电厂集中供热外,几乎全为分散的燃煤锅炉房供热。这些供热装置靠直接燃烧固体燃料煤获得热量,不仅热效率低,浪费能源,而且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和烟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通过改善燃烧条件,强化烟尘处理的途径达到提高热效率和减少污染的目的。但收效甚微。早在二十年前,欧美一些国家已成功地应用了低温热源热泵技术解决上述问题。至今,这项技术已发展的相当成熟,各种不同类型的热泵广泛地应用在商业、公建、民宅等的供暖、空调及热水供应上,对减少污染、缓解能源危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这方面研究很少,技术也相对落后。八十年代初期曾在工业的废热利用上引进了热泵技术,而民用热泵仅限于小型的“空气热泵”。这种热泵以室外空气为热源,当室外温度低于零下7℃时,即无法正常经济运行,很难在我国北方采暖地区推广应用。九十年代中期,国内也有采用地下水替代空气作热源的热泵装置出现,但由于存在如下三个问题,而无法真正在实际中广泛应用。
1、全部采用进口设备组装,价格昂贵,每平方米建筑的热源建设费用是锅炉房供暖的2倍多,高达110元/m2。
2、受所选设备类型的规格限制,单机容量太小,最大供热能力不足9万W,只能供1200m2建筑采暖。一个5万m2的住宅小区供暖就需40多台,在区域供热上很难采用。
3、受所选设备压力限制,最高极限供水温度仅50℃,无法满足极端寒冷天气或特殊情况的供暖要求。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出口水温可达60℃,满足集中供热(冷)需要的,高效节能、无污染的大功率无燃料供热机组。以普通的地下水(冬季水温为12-14℃)和少量的用于驱动压缩机的电能作热源,以取代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从而具有节能、无污染,热效率高,使用面广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功率无燃料供热机组,其结构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干燥过滤器和微电脑控制器系统所组成;冷凝器、蒸发器、干燥过滤器和微电脑控制系统均安装在机体的体内;压缩机安装在机体的外顶端;压缩机的进、出端分别通过管路同机体内的蒸发器和冷凝器相连接,蒸发器的出口端通过管路同干燥过滤器相连接,并在出口端装有热力膨胀阀;在压缩机的顶端装有自动回液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缩机为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冷凝器为钎焊板式冷凝器、蒸发器为钎焊板式蒸发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热机组可以单机组使用,也可两个或两上以上机组连接组成多机组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功率无燃料供热机组,本机组具有以下特点:
1、高效、节能。供热系数高达4.3,正常为3.5-4.0,即输入1KW电能可产生4KW的热量。
2、运行费用低。在本供热机组中,其地下水和电即相当于供热锅炉燃用的煤、油或气,而且地下占总热量的70-75%,也就是说,本供热机组在制热过程中,有70-75%的“燃料”是不用花钱的。所以,其运行费用仅为燃烧供热锅炉的3/4,燃油锅炉的3/10,电热锅炉的27%。1万m2建筑物一个采暖期即可省下标准煤250吨。
3、无任何污染。由于该机组在制热过程中无任何燃烧化学反应,不排放任何废弃物,无需设烟囱,是真正的绿色环保设备,可彻底根除因燃煤而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
4、占地面积小。该机组占地面积仅为锅炉房用地的1/10-1/15。
5、一机多用。可利用该机组冬季供热,夏季供冷,同时兼供热水。
6、一次性投次低。用该机组替代锅炉供暖的一次性投资为每平方米采暖面积56-59元/m2,低于城市集中供热的入网费。而在空调系统中做冷、热源时,其投资仅为传统空调冷、热源的70%。
7、运行维护简便。该机组全部为自动化控制,操作人员仅为燃煤锅炉的1/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广泛应用必将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共有三张附图,其中:
附图1是:大功率无燃料供热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侧视图。
附图3是:大功率无燃料供热机组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压缩机 2、冷凝器 3、蒸发器 4、干燥过滤器 5、热力膨胀阀 6、自动回液阀 7、微电脑控制系统 8、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永辉,未经于永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22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长余辉夜光水晶影像
- 下一篇:双钉道两用气动打钉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