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车的骨架收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00925.0 | 申请日: | 200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111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20 |
发明(设计)人: | 甘明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明村 |
主分类号: | B62B7/10 | 分类号: | B62B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践实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骨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的骨架收合装置,尤指一种踏下其中的踏动架,并下压前上架顶端,使之收合的“婴儿车的骨架收合装置”。
婴儿车可供婴儿躺、座、并可轻易推移。其消费市场极为广大,故吸引了不少人致力于婴儿车的研究和开发。但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婴儿车,存在着收合不灵活,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本发明人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多年的实践经验,经多方巧思,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研制出本创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收合灵活、可靠、使用方便的一种婴儿车的骨架收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婴儿车的骨架收合装置,该骨架前下架两侧顶端固设有承接体,两承接体后侧与前上架两侧底端枢接;前上架两侧近底端弹性套设一可保持弹性向下的滑块,该滑块具有向下开口的槽孔,与承接体顶端的凸柱相套合;前上架两侧的适当处枢接转接体,转接体后侧与后架两侧顶端枢接;其特征在于:后架两侧与踏动架两侧中间枢接,踏动架顶段弯弧向上,踏动架顶端枢接连杆,连杆另端呈弯钩与滑块枢接;欲收合时,踏下踏动架,使其带动连杆将滑块向上拉动,继而将前上架顶端向下压,达到将骨架收合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下架、前上架、后架及踏动架等的相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下架、前上架、后架及踏动架等的相关结构的动作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下架、前上架、后架及踏动架等的相关结构的动作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下架、前上架、后架及踏动架等的相关结构的动作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收合后的状态图
参见图1-2、本创作的一种婴儿车的骨架收合装置,在其前下架1的两侧底端组设有前轮11、前下架1的两侧顶端固设有承接体12,两承接体12后侧与前上架2的两侧底端枢接;前上架2形成一握持部21,以供握持推动;前上架2两侧近底端弹性套设一可保持弹性向下的滑块22,滑块22具有向下开口的槽孔221,以供适时与承接体12顶端的凸柱121相配合;这种配合关系,可为套合或脱离状态;前上架2两侧的适当处枢接转接体23,转接体23后侧与后架3两侧顶端枢接,后架3底端组设有后轮31;前下架1与后架3两侧与横架4两侧枢接,横架4组设有布套41,以形成向下延伸的置篮。横架4还可组设另一布套42,以形成供婴儿座、躺的座垫及背垫;其中,后架3两侧与踏动架5两侧中间枢接,踏动架5底端固设一踏块51,用于踏压。踏动架5顶段弯弧向上,踏动架5顶端枢接连杆6,连杆6另端呈弯钩61,该弯钩61与滑块22上所设有的扣合部222枢接,以供弯钩61弯扣。
参见图1-2、当展开使用时,承接体12上的凸柱121会与滑块22上的槽孔221相套合,使前下架1及前上架2组接成一体并向前钭撑,另外,后架3会向后钭撑,横架4则为横向支撑,使骨架展开而固定,再配合前、后轮11、31则可令婴儿车站立或滑动。
参见图3-6、欲收合时,可踏下踏块51,使踏动架5顶端向后翘动,并带动连杆6将滑块22向上拉动,使滑块22的槽孔221与承接套12的凸柱121相脱离(见图3)。此时,即可将前上架2顶端向下压(见图4、5箭头所指),则前上架2顶端会向后架3底端靠近,且后架3亦会与前下架1靠近。如此,即可将婴儿车骨架收合(见图6所示)。
综上所述,使用者只需踏下踏动架5,并下压前上架2的顶端,即可完成收合功能,其中踏下踏动架5的操作方式极为方便,灵活、结构又十分简单、而且收合自如、可靠、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明村,未经甘明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09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鞋安全扣
- 下一篇:预防工具打滑的握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