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低位型手术台运动变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00121.7 | 申请日: | 2000-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4099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13 |
发明(设计)人: | 胡家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丰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13/04 | 分类号: | A61G13/04;A61G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领弟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位 手术台 运动 变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部件,特别是一种超低位型手术台运动变换装置。
传统医疗手术台包括基座、升降机构及手术台总支撑架。升降机构为垂直枢设在基座上并藉以推动支撑架作升降的油压缸。支撑架结合在升降机构顶端的支持台上,手术台则装置在手术台总支撑架上。藉由升降机构推动手术台作高度升降。由於设计上的困难,长久以来业者在制造医疗手术台时,系将数支油压缸设置在支持台上,用以推动手术台作方向变换运动。由于这种传统的医疗手术台不便于患者上、下手术台及难以配合主治医生以坐姿长时间对患者作脑神经外科显微镜诊断或进行手术,因此在设计支撑架与支持台间的空间时,煞费苦心,以求充分节省空间已成这设计者的一大难题。而在充分利用支持台上的空间时,却又造成油压缸无法进行稳固、精确的位置及各种倾斜角度的调整,使之无法适应对患者进行手术中所需要的前后左右倾斜的各种角度,此外,当患者手术前后自手术台上转移亦仍多有不便,增加患者在上、下手术台过程中的痛苦工作人员搬动患者的困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手术台空间充分利用、结构高度低、便于患者转移及长时间诊断、手术的超低位型手术台运动变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座、升降机构及运动变换装置;运动变换装置偏心枢设于升降机构上,其包括管体、支撑架、枢设于管体与支撑架之间的前后推动机构及枢设于管体与升降机构之间左右推动机构;升降机构垂直设置于基座上。
其中:
支撑架上设置有多节式坐卧手术台。
基座底部设有数个用以推动医疗手术台移动的滚轮。
升降机构为多节式油压缸机构。
升降机构设有控制其动作的可程式控制器。
升降机构顶端设置有支持台。
支持台设置于升降机构心轴顶端。
管体为具有长边及短边的长方形管体。
前后推动机构枢设于管体短边外面;左右推动机构枢设于管体长边内面。
前后推动机构及左右推动机构为分别包括左、右油压缸的双油压缸机构。
前后推动机构的左、右油压缸呈平行状。
左、右油压缸及其轴杆系分别枢设于管体短边外面及支撑架两侧下方。
左、右油压缸与支撑架呈30~45°角。
左右推动机构的左、右油压缸呈八字形。
左、右油压缸及其轴杆系分别枢设于管体长边内面及支持台上。
呈八字形的左、右油压缸与升降机构的中心轴呈15~20°角。
升降机构顶端枢设有支持台,并于支持台上一侧设有径向销孔。
支持台上偏心固定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底部个有垂直向下的耳部,并在耳部设有与支持台上销孔相对应的枢孔。
管体上设有供固定座穿过的扇形孔及与枢孔;管体藉由穿过其上枢孔、固定座上枢孔并固定在支持台销孔内的枢销枢装在支持台上。
固定座与左右推动机构左、右油压缸的轴杆枢接。
固定座前方两侧设有与左右推动机构左、右油压缸轴杆枢接的衔接槽。
支撑架底部设有成对突耳;管体43顶端缘设有与支撑架底部突耳相对应并枢接的成对耳部。
管体上的扇形孔与固定座空间轨迹相对应。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座、升降机构及运动变换装置;运动变换装置偏心枢设于升降机构上,其包括管体、支撑架、枢设于管体与支撑架之间的前后推动机构及枢设于管体与升降机构之间左右推动机构;升降机构垂直设置于基座上。与支撑架的结合的前后推动机构及左右推动机构藉由固定座的偏心位置设计,使手术台作稳固、精确的位置调整,并可有效降低高度,不仅结构高度低、便于患者转移及长时间诊断、手术,而且使手术台空间充分利用,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体、固定座与支持台连接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体、固定座与支持台连接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右倾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左倾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前倾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后倾动作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丰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丰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0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