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彩色阴极射线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137466.4 | 申请日: | 200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301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27 |
发明(设计)人: | 福田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29/76 | 分类号: | H01J29/7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敬国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彩色 阴极射线管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彩色阴极射线管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一字形排列的彩色阴极射管装置,它具备补偿因偏转线圈系统温度变化所引起的一对边电子束的会聚(convergence)变化的构造。
适用于一字形排列的彩色阴极射线管装置的电子枪发射出通过同一水平面的中心电子束以及一对边电子束形成的一列排列的3束电子束。这样的彩色阴极射线管装置设计为如图8所示那样,通过电子枪4内的电子透镜、装置在外壳的外侧的PCM(纯会聚磁体purity convergence magnet)10的磁场,将由电子枪发射出的3束电子束5(R、G、B)会聚到荧光屏(图面)8的中央部分点C上。
然而,从电子枪4到荧光屏8的周边部分P之间的距离比到中央部分的距离要长。因此,射向荧光屏周边部分P的一对边电子束5(R、B)会聚在荧光屏8的前方,而并不会聚在荧光屏上。
因此,在发射出一列排列的3束电子束5(R、G、B)的彩色阴极射线管装置中,如图9所示,3束电子束5(R、G、B)由构成偏转线圈系统的上下一对水平偏转线圈12a及12b所产生的枕型水平偏转磁场13而在水平方向(X)上发生偏转。由此,使得向图面的水平方向周边部分偏转的一对边电子束5(G、B)所受到的力F不同,如图8虚线所示那样,也会聚到水平方向周边部分P上而如此设计。
但是,近年,对于使用在需求增加的信息设备末端等的显象管,根据高清晰度化的要求,水平偏转的高频率化得到了发展。
然而,当水平偏转频率变高时,则水平偏转线圈的发热量也变大,随着偏转线圈系统温度的上升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不合理情况。特别地,对于水平偏转线圈,因线圈热膨胀位移,枕型的偏转磁场在筒型(barrel)方向上发生变化。由此,在图面的左右,一对边电子束的穿越增强了,如图10所示,相对于蓝色图案的15B,产生了红色图案的15R向左偏移的失聚(misconvergence)Xh,使得画面质量劣化。
以往,作为补偿一对边电子束的失聚Xh的手段,根据特开平10-50238号公报,揭示了在水平偏转线圈上连接二极管电桥,通过连接在此二极管电桥输出端上的可变线圈而连接一对校正线圈的补偿手段。但是,此补偿手段是用于对由偏转线圈制造上的偏移所产生的失聚进行补偿的,而不能解决彩色阴极射线管装置在组装后发生的失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阴极射线管,它能够对于因偏转线圈系统温度变化所引起的一对边电子束的会聚变化进行补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彩色阴极射线管装置,它具备一对产生将电子枪放射出的数个电子束在水平方向偏转的水平偏转磁场的水平偏转线圈,其特征在于,
具备补偿手段,所述补偿手段产生对于由所述水平偏转线圈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水平偏转磁场的变化进行补偿的磁场,
所述补偿手段由供给与电子束水平偏转同步的电流的辅助线圈、根据所述水平偏转线圈温度变化而控制供给所述辅助线圈的电流的控制元件而构成。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彩色阴极射线管装置构造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彩色阴极射线管装置中具有补偿机构的偏转线圈系统其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补偿机构的构造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形态的具备补偿机构的偏转线圈系统构造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补偿机构构成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再一其它实施形态的具备补偿机构的偏转线圈系统构造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补偿机构构造的电路图。
图8是用于说明相对于荧光屏的一对边电子束的会聚。
图9是表示以往色彩阴极射线管装置的偏转线圈系统构造的剖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因水平偏转线圈的热膨胀位移而产生的一对边电子束的失聚。
(附图符号说明)
1面板
2波锥
3颈部
4电子枪
53束电子束
5G中心电子束
5R边电子束
5B边电子束
6偏转线圈系统
6a磁芯部
7显象管阴罩
10PCM(纯会聚磁体)
12a水平偏转线圈
12b水平偏转线圈
13水平偏转磁场
15B蓝色图案
15R红色图案
20与荧光屏相对的面
21颈部大直径部分
23补偿机构
24控制元件
25a辅助线圈
25b辅助线圈
25c辅助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株式会社,未经东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74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