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颈椎间盘假体无效
申请号: | 00125384.0 | 申请日: | 2000-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293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2 |
发明(设计)人: | 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强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复旦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飞 |
地址: | 20007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颈椎 间盘假体 | ||
本发明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颈椎间盘假体。
人体颈椎是脊柱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度最高之节段。由于不断地承受各种负荷、劳损,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因退行性变所致的颈椎不稳症、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的发病率成为骨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并且很多患者可能因病变侵犯脊髓神经组织而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导致四肢瘫痪,给患者本人、亲属造成巨大痛苦。目前,临床上治疗上述疾病多采用颈椎间隙减压融合术,即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或界面内植物植骨融合术。上述疗法在治疗的同时,破坏了颈椎间盘的生理活动功能(特别是多节段颈椎病),使融合上节段和下节段承受的力增加而诱发上、下椎间隙的退行性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能对颈椎间隙减压,并可恢复该间隙生理活动功能和间隙生理高度的颈椎间盘假体。
本发明设计的颈椎间盘假体由两个基座和一个球面关节构成。其中,两个基座大小与颈椎间盘大小匹配,厚度满足强度要求即可,一般为2-4mm,其背面分别设有刺钉,正面分别开有一个燕尾形凹槽;球面关节分为凸面体和凹面体两个部分,凸面体的凸球面和凹面体的凹球面相互匹配,即凸面和凹面的球面半径一致,而凸球面的底部直径(即球冠的底部直径,下同)略大于凹球面的底部直径,凸面体和凹面体的背面分别设有燕尾形凸槽,该凸槽正好分别嵌合于两个基座正面的燕尾形凹槽内。如图1-图9所示。
本发明设计的颈椎间盘假体可采用医用钛合金或医用不锈钢,或医用聚乙烯等材料制作。一般地,球面关节的凸面体采用医用钛合金,而凹面体采用医用聚乙烯较为适宜。
按照人颈椎骨的生理活动特性,它可以作前后屈伸、左右侧弯,单侧旋转等动作。而且,不同的颈椎骨节段,其屈伸、侧弯、旋转的角度均有差别。通常情况下,有下表的参考数据:
说明:C表示颈椎骨,下标表示节段。屈伸、侧弯、旋转的单位为度。
根据颈椎间盘的病变位置及其活动范围,颈椎间盘假体可以设计成大小不同的多种规格尺寸,以满足不同部位的颈椎的屈伸、侧弯和旋转的要求。
本发明设计的颈椎间盘假体,可通过外科手术将其植入患者颈椎间盘病变的部位,球面关节的凸面体和凹面体相对合,两个基座将球面关节上下两部分固定。两个基座通过刺钉固定于上下两个颈椎椎体节段上。使用本颈椎间盘假体,可对颈椎间隙减压,并可恢复该间隙的生理活动功能和生理高度。本假体可适用于因退行性变所致的颈椎不稳症、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等。
为了使颈椎间盘假体与上、下颈椎椎体节段之间能有更好的固定配合,可在两个基座侧面分别设置一个固定板,该板上开有固定孔。可用镙钉通过该固定孔钉入颈椎椎体的上下节段,从而将基座更稳定地固定住。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颈椎间盘假体的球面关节上下两部分超限的移动或脱离,可在上下基座之间增设连接纽带,把上下两部分连接,但又不影响上下两部分之间的活动。
根据颈椎间盘关节活动的要求,本假体的上下两个球面的活动角(图8中的角α-两球冠底面的夹角)可在0-8度范围变化。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图1为基底俯视图。
图2为基底正视图。
图3为基底左视图。
图4为球面关节凸面体的正视图。
图5为球面关节凸面体的侧视图。
图6为球面关节凹面体的正视图。
图7为球面关节凹面体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强,未经沈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53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