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离心纺纱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122637.1 | 申请日: | 200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284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21 |
发明(设计)人: | K·科尔特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3/16 | 分类号: | D01H13/16;D01H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辛 |
地址: | 联邦德国门***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离心 纺纱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具有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述特征的离心纺纱的方法以及一种具有在权利要求10的前序部分中所述特征的离心纺纱的装置。
在离心纺纱中,一个在牵伸装置中经过牵伸的例如放置在条筒中的棉条或位于粗纱管纱前的头道粗纱(也称为粗纱)借助一能横动的和能下降的导纱器而被输入到一个正在旋转的离心纺纱罐内来纺制成纱线,并被放置在离心纺纱罐的内壁上而形成所谓的纱饼。
也就是说,从导纱器出口输出的粗纱在随同离心纺纱罐而旋转的气流的影响下被输送到离心纺纱罐的内壁上,从而产生一围绕着离心轴而旋转的纱股。通过此纱股的旋转,使正在生产的纱线在放置到离心罐内表面上形成纱饼之前获得所需的捻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纺纱过程之后,或者当在离心罐中达到预定的纱线量之后,在该时点以前所纺制的纱线将被卷绕在插入离心罐内的卷绕筒管上。此卷绕过程的导入例如可这样来实现,即把卷绕筒管推入到纱股的途径中。于是卷绕筒管以其筒管边缘抓住从导纱器输出的旋转中的纱股,从而使放置在离心纺纱罐内壁上的纱饼就被卷绕在卷绕筒管上。
在此卷绕过程中可能发生纱线的断头,从而导致在纱线卷装绕在卷绕筒管上时,在离心罐中尚留有纱线卷装的残余。
从后来公开的专利申请DE 198 02 656中已知有一种用来在离心纺纱中发生这样的纱线断头后导入一卷绕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按照此文件,在离心罐中引入一特殊的纱线松弛元件,以便用来抓住留在离心罐内的残余纱线卷装的纱头。通过这样的装置虽然有可能把纱线卷装残余可靠地取走,但对于这种纱线卷装残余的产生和存在往往是无法发现或者很晚才能发现。
由于这种纱线卷装残余在另一方面使离心罐本来有限的接纳空间进一步受到限制,因此对于尽可能高效的离心纺纱机而言,引入一种能迅速知道和去除在离心罐内所留存的纱线卷装残余的补救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从DE 195 23 835 A1已知一用于离心纺纱的方法,其中对在离心纺纱罐中旋转的纱股运行持续时间进行测量,于是从所测量的结果能立即知道发生的运行持续时间的变化,并能通过插入一卷绕筒管来拯救已经纺制的纱线卷装。
另外还知道:输入到离心纺纱罐中的粗纱的存在可借助一设置在牵伸装置与横动的导纱管之间的纱线传感器来检测。当粗纱存在时,纱线传感器发出一相应的输出信号,在这里纱线传感器对粗纱的运动进行检测,并从而发出一与运动成比例的输出信号,最好是带有噪声的信号。这咱对粗纱的运动进行监视例如已在DE 42 06 030 A1或DE42 06 031 A1中有所说明。
在一个纺纱部位上出现纱线断头的情况下,一般要把材料输送予以中断,也就是说,粗纱输送借助一所谓的粗纱停止装置来使之中断。这种在牵伸装置中所设置的粗纱停止装置可从DE 38 22 930 A1中得知。
从前面所述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创建一种方法和装置,借助它能保证以简单的和成本低的方法来使离心纺纱机的各单独离心罐在纺纱循环的开始时处于一最佳的、特别是空的状态。
按照本发明,此任务是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来解决的。
通过在离心纺纱机的纺纱循环开始时对所有离心纺纱罐中可能发生的纱线卷装残余的存在进行检查,能可靠地避免发生离心罐在正常纺纱工作中由于离心罐内留存的纱线残余而造成产生劣质管纱的后果。
所以最好是在离心纺纱机的纺纱循环开始时知道离心纺纱机各单独工作部位的纱股旋转频率,并将所测量的旋转频率各与一设定值进行比较。在一个或几个纺纱部位中可能发生的纱线卷装残余可通过所出现的旋转频率对设定值的差异而立即知道。在测量纱股的旋转频率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以下情况,即在还存在纱线卷装残余时所发生的生头情况,和由于自由半径的缩小而导致纱股旋转频率的减小。
也就是说,当离心罐以恒定的转速旋转时,由于下式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未经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26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