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后视镜自动折叠机构无效
申请号: | 00115359.5 | 申请日: | 200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81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惠 |
主分类号: | B60R1/074 | 分类号: | B60R1/07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赛云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慈溪市浒山镇***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后视镜 自动 折叠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车辆后视镜的折叠机构,尤其是电动折叠机构。
汽车后视镜是供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观察后方车辆、行人运行状态的汽车配套部件,是确保安全行车的保证,通过对后视镜安装角度的调整,可使驾驶员观察到特定方位的视野,因此,后视镜的重要性是人人皆知的,但后视镜安装在车辆两侧位置,当车辆行驶在较窄的空间位置或行人较多的复杂场合,为了不使后视镜与其它车辆、行人相碰而引起车辆损坏或不必要的纠纷,驾驶员只得停车下来用手动方式将后视镜扳到平行车侧位置,待车辆通过复杂场合后,再扳动后视镜恢复原位,这样,就延误了驾驶员的开车时间,上车下车操作很麻烦,停车后又使后面车辆被阻。国外有一种后视镜自动折叠机构,它由电机输出动力,驱动齿轮减速机构实现后视镜的自动折叠,其缺陷首先是:利用齿轮传动机构体积庞大,噪音大,传动平稳性较差;其次当镜壳转到终点位置后,机构缺乏缓冲打滑保护措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使机构具有自动折叠和打滑保护作用的电动后视镜自动折叠机构为第一目的;同时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传动平稳可靠的传动机构为第二目的。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是:该电动后视镜自动折叠机构,包含安装后视镜的镜壳,固定在车门体上的支架,镜壳与支架间设有由控制开关操动的电机,使镜壳自动旋转折叠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通过摩擦打滑机构实现镜壳自动折叠和打滑保护,该机构包括与传动机构形成相互传动关系的、依次套装在与镜壳相固定的螺杆上的有摩擦轮、与镜壳固连一体的镜壳摩擦轮、与支架固连一体的支架摩擦轮,且镜壳摩擦轮与支架摩擦轮为光滑平面结合,调节摩擦力矩大小是设在螺杆上的螺母和弹簧。
传动机构为二级蜗轮副减速机构,一级蜗杆与电机输出轴相连,一级蜗轮和二级蜗杆相固定后套装在传动轴上,二级蜗轮套装在螺杆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相转矩传递过程中,采用了摩擦打滑机构,通过控制它们相互之间的摩擦力矩大小,来满足镜壳自动折叠过程的需要,也使整个传动机构有了缓冲打滑保护作用,从而保护了电机和传动机构;(2)驾驶员不必下车操作,只要坐在驾驶室内根据需要轻松地通过操动控制开关即可调节视野范围。(3)传动机构采用了二级蜗轮副为减速传动元件,其减速效果好,占用空间小,使结构紧凑合理,且传动平稳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发明之实施例再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电动后视镜自动折叠机构包括安装后视镜的镜壳(1),固定在车门体上的支架(2),镜壳相对支架转动过程互不干涉相碰,只有在转到终点位置,镜壳才被支架挡住。
由镜壳和面罩(19)组成的密封腔室内设有使镜壳自动旋转的自动折叠和打滑保护机构,整个机构由控制开关操动的电机(15)输出动力,经传动机构的二级蜗轮副减速机构最后驱动摩擦打滑机构实现折叠和打滑保护。二级蜗轮副减速机构的一级蜗杆(14)与电机输出轴相连,一级蜗轮(18)和二级蜗杆(16)相固定后套装在传动轴(17)上,传动轴两端紧配在面罩和镜壳的轴孔中,二极蜗轮(9)套装在螺杆(4)上,而螺杆与镜壳相固定。
与二级蜗轮减速机构形成相互传动关系的摩擦打滑机构包括套装在螺杆(4)上的有摩擦轮(10)、镜壳摩擦轮(12)、支架摩擦轮(13),其中二级蜗轮与摩擦轮为扁司连接,摩擦轮与镜壳摩擦轮为圆锥面结合,镜壳摩擦轮与支架摩擦轮为光滑平面结合,镜壳摩擦轮与镜壳、支架摩擦轮与支架均为嵌件固连一体。
摩擦轮、镜壳摩擦轮、支架摩擦轮之间的正压力由设在螺杆上的螺母(3)和弹簧(5)产生的变形力提供,也调节了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矩,弹簧的正压力可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在调节摩擦力矩时,假设电机输出转矩为M0,摩擦轮与镜壳摩擦轮之间的摩擦力矩为M1,境壳摩擦轮与支架摩擦轮间的摩擦力矩为M2,它们三者的关系必须符合:M0>M1>M2,这样当电机转矩传递到摩擦轮时,由于M0>M1>M2,所以M2先被克服,使镜壳摩擦轮相对支架摩擦轮先转动,从而使镜壳相对支架进行自动折叠,转动角度可通过电机转停控制,当镜壳转到与支架相碰的终点位置时,镜壳被挡住,而电机此时还在继续运转,这时M0开始克服M1,使摩擦轮与镜壳摩擦轮之间开始打滑,从而保护了电机和传动机构。要使镜壳复位,由电机反转来实现。
为了减少弹簧与二级蜗轮之间的端面摩擦所造成的传动转矩的损失,因此,在它们之间设置了降低转矩损失的钢球(8)和垫圈(7),多个钢球嵌设在二级蜗轮端面的环形凹槽内,类似一个平面推力轴承。
传动机构的电机与设在驾驶座旁的控制开关的连接导线(6)由支架(2)引入,穿过螺杆(4)内孔与电机连接,有效地利用了空间。支架上的装配工艺孔以堵塞(11)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惠,未经王振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53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便式破碎机
- 下一篇:燃气表的测控方法及其装置